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機構緊鑼密鼓備戰原油期貨 “石油人民幣”來了

  千呼萬喚始出來,“商品之王”中國版原油期貨將於2018年3月26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原油期貨的上市不僅為中國爭取亞太地區原油定價權奠定基礎,而且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意味“石油人民幣”正式啟航,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更進一步。

  在原油期貨正式上市交易之前,一方面,許多期貨公司在緊鑼密鼓地幫助客戶在開戶等方面做準備,力求在這個即將上市的新期貨品種上大展拳腳;另一方面,經過一兩年的調研準備,原油期貨在交易系統等技術環節也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國內原油期貨即將上市,交易所和期貨公司一方面在集中開展各種培訓和講座,幫助企業了解原油期貨和其風險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在幫助企業培養自己的期貨人才。”中銀國際期貨研究部顧勁濤對記者表示,“原油期貨的上市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講,將大幅提升其在原油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度,同時提升國內企業參與原油期貨市場的參與度,反過來又完善了市場。隨著原油期貨的上市和不斷成熟,國內煉化企業抵禦原油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其經營業績也將越來越穩定,行業將步入加速發展期。”

  期貨機構“備戰”充分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計劃歷經磨煉和考驗,5年來期貨上市計劃逐一攻克了市場時機不成熟等問題,終於塵埃落定。

  原油期貨上市之前,期貨公司早已著手積極調研,來了解原油產業上下遊的需求與供給。

  興業期貨賈舒暢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興業期貨從去年開始加大了原油期貨的研究力度,一方面為原油期貨的上市做準備,另外一方面公司系統測試技術問題也做了充分的準備。賈舒暢透露,在客戶方面,前期在走訪了大量的能源企業、原油上下遊公司時發現,很多期貨公司在原油期貨正式推出之前跑客戶非常積極,都在做準備工作。

  顧勁濤也告訴記者:“從全市場來看,到2018年初,上海期貨交易所先後完成五次原油期貨上市前的全市場生產系統演練,原油期貨的上市條件已經成熟。從期貨公司來看,經過最近一兩年的準備,特別是近幾個月的加速籌備,期貨公司在原油期貨相關的各個方面都已做好了上市交易前的準備。包括IT方面的交易系統更新測試,結算方面的能源參數配置、與銀行的聯合測試,財務方面的原油期貨人民幣账戶以及美元账戶開戶工作,交易方面的原油交易系統、交割系統測試等都已準備妥當。”

  我國原油期貨的籌備工作始自2012年,證監會首次明確提出將推動原油期貨上市。2014年12月12日,證監會批準上期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開展原油期貨交易。2015年,上期能源曾兩次宣布啟動原油期貨上市項目,但均未能如願。2017年5月11日,經證監會批複同意,上期能源發布了《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標準合約》。此外,為確保原油期貨的平穩推出,能源中心先後在原油期貨上市前安排五次全市場生產統演練。為確保原油期2018年3月26日順利上市,能源交易中心將於3月17日至18日、3月24日分別再次組織兩次全市場生產系統演練。

  原油的重要性對於我國不言而喻。中國是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維護石油市場穩定對於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市場對於規避價格風險的強烈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國內市場對於規避價格風險的強烈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顧勁濤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對於產業客戶來講,對於原油期貨需求較大,包括風險管理方面的需求。在國內原油期貨推出之前,國內相關企業由於人才、資訊、交割等方面的弱勢,參與原油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數量相對較少。但原油的金融屬性強、受地緣政治等影響較大,價格波動劇烈且頻繁,產業客戶是迫切需要一種能方便運用且相對易於掌握的風險管理工具,中國版原油期貨正好符合國內客戶的需求。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和通脹的關係密切,機構有配置原油期貨對衝通脹的需求,也有利用原油期貨波動性較好的特點進行資產配置的需求。對於個人投資者,有投機需求。原油期貨上市前,國內有各種原油黑平台,原油期貨上市後,這些黑平台的投資者可以轉到正規的期貨市場,從而得到很好的保護。因此,綜合來說,客戶對於原油期貨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客戶目前對於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初期的交易活躍度、流動性沒有底,對於價格是否能有效體現國內供需關係,是否能很好發揮價格發現功能仍不確定,另外對於交割是否能順利進行,也有一些擔憂。據了解,目前境外客戶開戶相對比較少,境外客戶一方面擔心國內原油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另一方面對於國內市場的監管情況、政策導向等還不是最了解,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觀望。”顧勁濤也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補充稱。

  上期所於3月7日發布《原油期貨十問》,其中上期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油期貨作為我國第一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將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探索期貨市場國際化的市場運作和監管經驗。國內外期貨市場的經驗表明,一個期貨品種從上市到成熟並發揮其功能需要一個逐步培育的過程。原油期貨也不例外,不可能一蹴而就。

  “石油人民幣”待啟航

  市場對於中國版原油期貨另一關注的焦點是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目前,全球有12家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貨,主要的交易合約的交易報價均以美元為部門。中國版原油的合約細則規定,交割環節必須採用人民幣結算,而且原油期貨持倉的虧損必須要用人民幣補足。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在國際原油貿易中卻需要用美元使用進行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中國版原油期貨的推出將幫助中國在國際原油市場贏得更大影響力,“石油人民幣”正式啟航,能夠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2017年我國石油消費的對外依存度達到67%以上。但是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嚴重缺失,這與巨大的石油消費量和很高的進口依賴度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建設我國原油期貨市場,發展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並引入海外投資者對我國能源安全、人民幣國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顧勁濤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光大證券(港股06178)(13.210, 0.11, 0.84%)研究報告表示,這是中國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利率和匯率市場化之外所做的重要努力。如果未來原油期貨成為了亞太地區原油定價的基準,那麽亞太地區的原油就將以人民幣來進行標價,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目前,多個國家已使用人民幣結算原油,人民幣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自2015年以來,俄羅斯、伊朗、安哥拉和委內瑞拉等中國主要的原油進口國已經紛紛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2017年8月,委內瑞拉在美國對其實施新製裁後宣布棄用美元,改用人民幣、俄羅斯盧布、日元、歐元和印度盧比組成的一籃子貨幣,並在雙邊的石油貿易中採用人民幣計價。2017年10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依托大額支付系統推出人民幣對盧布交易同步交收業務,標誌著中國與俄羅斯的“石油人民幣”雙邊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巴基斯坦也已批準貿易商在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隨著以人民幣計價計算的做版原油期貨的上市,“石油人民幣”是否會挑戰“石油美元的”地位?對此,冠通期貨研究員陳剛明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美元國際化部分原因之一是在國際大宗商品結算過程中以美元作為結算,原油又是大宗商品中的中流砥柱。既然我國作為原油使用大戶,人民幣也越來被其他國家接受,逐漸使用人民幣進行原油結算,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肯定有好處,隨著鐵礦石、原油等期貨品種國際化不斷加強,人民幣會越來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可。”

  顧勁濤認為,從短時間看,打破由美元計價石油的局面難度較大,石油美元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被全世界普遍接受,根基扎實。不過從長遠看,以多種貨幣共同定價石油將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目前歐美地區原油期貨市場完善,定價機制成熟,但是其並不能很好地反映亞洲地區的原油供需情況,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能源需求大國只能被動接受價格的變動,缺乏主動權。市場對於一個能有效反映亞洲市場情況的原油期貨有很高的呼聲,而目前存在的一些亞洲原油期貨例如東京商品交易所的以日元計價的中東原油期貨交易並不活躍,難以滿足我國乃至亞洲客戶需求。因此我國原油期貨的上市,有利於完善亞洲地區的原油價格體系,能更客觀反映亞洲地區的原油供需情況,將吸引境外投資者,特別是亞洲投資者的參與,從而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從這方面看,推進人民幣定價的原油期貨將是人民幣走向亞洲乃至國際的重要契機。”顧勁濤補充稱。

  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