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膳養生丨何以解鬱,一盞合歡

↑ 點擊上方【養生正道】關注更多養生知識 ↑導讀

中醫學認為,情志不和是很多疾病發病的重要因素。情志內傷也稱為七情內傷,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活動,屬精神致病因素,是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感情、家庭、事業不順遂心意,至愛親朋故去,或其他重大精神刺激及創傷,都可能引起悲傷憂愁、苦悶抑鬱、憤恨惱怒等負面情緒。心結日久不解,超過了人體的耐受程度, 會使人體氣機紊亂、陰陽氣血失調,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且反覆發作、遷延不愈,有些甚至成為疑難雜症,難以根治。情志出現問題時,五臟也會受損。正所謂「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編輯/三木)

怒傷肝:

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若情志不暢則容易肝氣鬱滯,出現脅肋脹痛或竄痛、胸悶不舒、乳房脹痛、煩躁易怒、頭痛眩暈等癥狀。氣鬱日久會引起血瘀,思慮過度則耗傷陰血,又易造成肝血虧虛,從而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癥狀。

易生病抑鬱

抑鬱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易哭易怒、情緒不穩定、胸部滿悶、思維遲緩、恍惚獃滯、悲觀無望、自責自罪、飲食不香、睡眠障礙、多疑多慮,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傾向。

抑鬱主要由肝氣鬱結、氣血瘀滯引起。由於女性在青春期、產後和更年期容易氣血失調,再加上多愁善感、情志不遂,更容易出現抑鬱的狀況。

月經不調等婦科病

月經不調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過長或過短、經量過多或過少、經血顏色異常、有血塊、痛經、經閉、崩漏等,其他婦科病包括白帶異常、乳腺增生、乳腺腫瘤、子宮肌瘤等。

月經不調等婦科病與情志因素關係很大。由於女性更易動情感,也更易被情志所困,長期鬱悶不舒會引起氣滯血瘀、肝血虧損、腎氣衰弱,都易造成內分泌失調,出現月經的異常,並容易引髮乳房、子宮、卵巢等部位的疾病。

葯療不如食療

調治情志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會出現「葯療不如食療」的情況。情志疾病在初起時,往往只是情緒不佳、吃不下、睡不著,時間一長,各種不適接踵而來,但去醫院檢查又沒有太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此時雖可用藥治療,但「是葯三分毒」,不如通過日常飲食調養,根據癥狀,適當添加一兩味藥材,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既可緩解不適,又可控制疾病的發展。臟腑調養好了,人的心情自然也會改善很多,日積月累,形成身心的良性循環,正是中醫食療調養的奧秘所在。

膳食保養—合歡花// 寬胸解鬱 //

別名:夜合花、烏絨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心、肝經

合歡花 合歡花是常用的解鬱安神葯,並可疏肝理氣、清心明目,常用於心神不安、情緒憂鬱、虛煩不安、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對於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等引起的失眠心煩均有效。

可泡茶,煎湯,或入丸、散。煎服用量在5~10克。(陰虛津傷者慎用)

茶飲

合歡花茶

材料

合歡花6克。

調料

白糖適量。

做法

將合歡花洗凈,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加入白糖拌勻即可飲用。

用法

每日可多次沖泡,代茶頻飲。

專家箴言:此茶養心健脾、解鬱理氣,常飲使人身心愉快、頭腦清晰,對防治神經衰弱很有效。

主食

合歡百合粥

材料

合歡花10克,鮮百合20克,粳米100克。

做法

先將合歡花加適量水煎煮20分鐘,濾取煎液,再加入淘凈的粳米和百合煮成稀粥。

用法

做晚餐主食食用,更有利於防治失眠。

專家箴言:合歡花解鬱安神,百合養心潤肺,合用煮粥是治療抑鬱、失眠的良方。

湯羹

合歡雞肝湯

材料

合歡花10克,雞肝70克,香蔥末少許。

調料

醬油、香油各5克,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

用法

隨餐食用,吃肝喝湯。

專家箴言:合歡花是解鬱安神的良藥,雞肝是養肝補血的佳品。食用此湯有解肝鬱、養肝血的作用,對情志不調所致的肝鬱血瘀、陰血虧損等均有調養作用。

食療不如心療

排解憂愁光靠食療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 「心病還需心藥醫」,在情志疾病方面,化解心結、疏導不良情緒是食療之外的必做功課,正所謂「心病不除,身病難治」,不疏導好心理問題,食療的效果也不會持久。

傾訴交談:找親屬好友或值得信賴的人聊聊天,把鬱結在心的事情說出來,即便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傾訴,心情也會舒暢很多。

適當宣洩:煩惱憂愁如果憋在心裡不發作,只是默默忍受,對身體的傷害更大,適當宣洩出鬱悶之氣是有好處的。眼淚可排解心靈鬱悶,哭泣能緩解壓力,釋放悲傷、痛苦等不良情緒。哭出來,心情就好多了。到山上、河邊等人少的地方大喊幾聲,也可以把積在胸中的鬱悶之氣發泄出來。

多讀好書:讀好書是在和許多智者交談,心情不佳時可多看老子、莊子的名作,也可以多看國學大師們的經典作品,這樣能開闊視野,啟迪智慧,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心胸開闊,豁達大度。

登場書籍

中醫認為,人的身心為一體,健康是身與心的和諧。因此,中醫一貫重視七情對健康的影響,提倡「身心同治」,在相關疾病調治上也有著豐富的經驗。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一味葯解情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余瀛鰲 陳思燕 ◎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