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個北京男人,買房的故事

我們整天說,買房,買房,房子仿佛變成了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只要你還沒有屈服於現實,只要你還想進階,往上走一步,心頭總壓著一座房子。

上個月,去了一趟北京,見了幾個朋友。今天,我有一份北京男子買房圖鑒,想說給你聽……

北京,一線,首都……到今天,一路走來,北京的房價,就像我們小時候沒有抓穩的那個氫氣球,從觸手可及到高過頭頂,再到高高在上,直到無法觸摸,而逐漸的遠去消失到太空。

仔細算,這個過程,他很久嗎,其實不久,也就是一代人的距離……

01

先講一個70後的故事。

一位師兄,標準70後,75前。當時學習不好,高考落榜,正規學校顯然無法入取,最後,千回百轉選擇了一座北京的私立大學。

畢業後,這位師兄的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回老家,三線城市。但是他選擇了留下,做了一名小小業務員。

然而這名小小業務員,也就從留在北京開始,命運逆轉。

1999年,剛畢業一年,當那些回家發展的同學,在小城市過得悠然自得,談著戀愛,吃著火鍋的時候。他在北京通州以800塊每平米的單價,買下兩套房。

是的,你沒有看錯,請大聲讀出來,八!百!當然,那個時候的通州還不是北京副中心,北京還沒有外遷,還是一片荒涼。他的同學們聽說這件事以後,紛紛表!示!取!笑!

800塊的房子也敢買?

八百塊得是什麽樣的房子呢,能住人嗎?

說的好聽,北京買房,打電話區號都是顯示河北的……哈哈……當年同學聚會,他們熱衷於把這個當笑話講

精彩的還在後面。2009年底,通州房價剛要過萬的時候,賣掉一套99年的房子,又購進兩套通州。

從此以後,經營著小生意,看著通州房價飛。前兩天,發資訊的時候,人正在雲南旅遊,告訴我說,他們家房子,就在北京外遷的市政府對面,標價六萬。而那些在老家買房的同學們,他們的房子已經艱難的漲到了6000……

可能你會跟我提,環京崩盤、通州退房的那些新聞。也可能會有人說,你這個師兄,買房成功的特例,不可能所有的人都那麽高瞻遠矚,可以輕鬆自得的順勢而為。

但是,對於70後們來說,在那個勤勞還可以致富的年代,在北京這片熱土上,一個70後,如果你想要,努力,勤奮,買房還是有可能實現的,遠不至於今天,抽筋剝骨的這般慘痛。

02

80後男士北京買房,已經像更新打怪的遊戲。難度高了幾個level,但是咬咬牙,跳跳腳,北京安個家,也不是不可能。

值得說的是,80後男士在北京買房,憑借一己之力已經很難負擔房價了。大部分80後買房結婚都在女方的支持下,首付安家。

80後本科藝術生,畢業後小城市工作了幾年,不甘於平凡生活,2006年去北京工作。租了六年房子後,2012年,跟女朋友一起在北京三環外首付一套大一居二手房,單價一萬二多,此後孩子出生,兩個人工資一邊養房子,一邊養孩子,日子沒有大富大貴,但是也說的過去。

唯一的遺憾是,錯過了2015年的換房機會,本來可以補100萬差價換同一個小區大三居,但是一念之差,沒有換,後來房價就開始飛,現在差價有300萬了。他說這波房價已經追不上了,幸好總算手裡還有一套,還算有點底。

還有更多在北京生存下來的80後,他們在描述北京房價的時候,一邊是目睹了北京房價飛漲的驚心動魄全過程,一邊暗自慶幸,自己就是那個槍林彈雨中幸存下來的之一。

好的呢,在後來置換或者改善的過程中,擁有兩套或者以上的房子都有可能,不好的起碼會有一套,不管大小,家是有一座的。

於80後而言,雖然當初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但北京買套房安家,顯得還是那麽自然而然的,主要原因就是,剛好那個時候80後們該!結!婚!了!

所以,找一個女孩子,一起談個戀愛,一起打拚奮鬥,一起買個房子,一起結個婚……都那麽自然和水到渠成。還有人說80後啃老,在90後面前,80後是沒有資格啃老的,80後啃的不是老,啃的是“老婆”。

所以,有時候會想80後的婚姻非常穩定跟房價是不是也有關係,因為之前那套兩個人一起買,一起供的房子,沒辦法分,房子一分,總有一個人被迫倒退,打回原形。

眼見著,80後的中年危機提上日程,漸漸的80後們開始要麽油膩,要麽猥瑣,反正總有一個在路上。這時候二胎出生了,房貸沒還完,孩子又多了一個,所以80後的婚姻更“穩定”了。

一家四口,就房子那麽大地方,真是誰也離不開誰,所以80後們,一起活著、愛著、笑著……一起油膩著……這一切都是因為現實,還有那套並不大的房子。

03

從1999年到 今天,近20年,這不是嗎,一代人成長起來了。

可能90後,從小聽著買房的段子長大的吧。所以到現在自己買房的時候,真是除了啃老,別無選擇。

別跟我提做區塊鏈的、還有那些直播網紅90後,按供需配置來講,他們屬於稀缺資源,他們比房子更稀缺。

90後在一線買房,已然成了神話,當初那些對70後,80後還管用的信條,只要肯奮鬥,總有一天會在北京買房的,這些對於20年後的90後來說,無異於一場過期的雞血,這已經不是那個單純靠勤勞可以致富的年代了。

但是90後幸運的是,有一批勤勞肯乾的60後、70後父母,所以啃老這件事變的那麽自然,而且啃的光明正大,理所應當。

記得深圳首次搖號賣房那天的新聞,第一個被搖中的是一位潮汕籍的90後。在搖號現場,聽說首付要1700萬,那個口水都要流出螢幕的女記者,追著那位90後問,做什麽工作,買房的錢是自己的嗎。那位90後淡淡的說,沒工作,錢是父母出。

有時候,我在想,到底這些90後是自己需要買房還是僅僅給那些已經被限購的60後70後們,再重獲一次購房資格呢?

不管怎樣,有老可啃,尚且算是幸運的一種。

小時候以為,只要肯讀書,學習好,將來就可以成為城市人,長大了才知道,只有城市買房了才是真正的城市人。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家的親戚,92年的,獨生子,小時候懂事、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北京某科技公司工作,月薪2萬。在旁人看來,這是一個上帝的寵兒,是全家族其他孩子學習的榜樣。

後來,才發現,在北京這種地方,最不缺的就是這種來自農村的高!材!生!因為城市化給北京送來了無數全國各地的高智商人才。女朋友談了幾個,都是無疾而終,沒有買房前不談結婚,這是90後女生對男士的普遍要求。

現實面前,才發現這不像小時候做數學題那麽簡單,只要動動腦筋,就可以解答出來,就可以得到無數的鮮花掌聲。北京買房又怎麽是一句話的事情,啃老?又怎麽啃的起,父母抽筋剝骨也就是一輩子攢的那幾十萬,離北京買房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談不起的戀愛,工作的壓力,北京的房價,那些被城市化的農村孩子心裡的苦,很多很多。

04

到這裡,特別想說一些總結,說一些預見性的話,比如以後的00後,10後在北京買房會如何如何,但是感覺語言在此時尤其蒼白。

因為不說也知道,00後或者10後們除了“繼承”,別無二選。

然而北京還在擴大,城市化還在進行,再過一個20年,外地人要在北京安身立命,那個難度,應該不比去外太空摘下一個氫氣球容易。

以後的階層分化以及固話,可能就這樣慢慢的來了,以前分城市人與農村人,可能以後就會分為有房子的人跟沒房子的人,進階已經難於上青天。

就這樣,房子,給我們的除了安全感,成就感,滿足感,應該還有很多很多的時代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