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斯坦福大學研究揭示腸道細菌如何與沙門氏菌作鬥爭

據外媒報導,斯坦福大學團隊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研究表明,某種腸道細菌產生的分子可以為沙門氏菌感染提供天然保護。除了指出潛在的新治療策略外,這一發現還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病情比其他病人嚴重。

沙門氏菌病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主要是由食用受沙門氏菌汙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的。每年,全世界有數百萬人被這種病菌擊倒,雖然大多數人可以在幾天內康復,但許多人仍不可避免地需要住院治療。導致人與人之間感染影響有時出現巨大差異的原因一直是困擾科學家們的一個未解之謎。

「人類對接觸細菌感染的反應不同,」該論文的作者Denise Monack表示。「有些人被感染,有些人沒有,有些人生病,有些人保持健康,有些人傳播感染,而有些人則清除感染。為何人們之間存在這些差異,這真是一個謎。」

該研究最初是通過觀察顯示兩種不同的實驗室小鼠品系在其腸道中顯示出不同水準的沙門氏菌而引發的。經過廣泛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叫做擬桿菌(Bacteroides)的單一菌屬似乎在表現出較低水準沙門氏菌的動物中更為豐富。

擬桿菌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它們能夠產生各種短鏈脂肪酸。研究人員注意到,在對沙門氏菌感染具有更強抗性的小鼠中發現了一種特別高水準的丙酸鹽化合物。有趣的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丙酸鹽以一種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抑製沙門氏菌的生長。

最初,研究人員懷疑丙酸鹽通過改善免疫系統功能,以與其他短鏈脂肪酸大致相同的方式起到預防沙門氏菌的作用。但據觀察,丙酸鹽實際上通過降低細菌內的細胞內pH來抑製沙門氏菌的生長,從而減慢了分裂和複製的能力。

「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當擬桿菌產生的丙酸鹽濃度很高時,沙門氏菌不能提高其內部pH值,以促進生長所需的細胞功能,」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manda Jacobson解釋道。 。

未來研究人員將進一步研究丙酸鹽在分子水準上的作用,並嘗試鑒定腸道細菌產生的其他化合物,以防止病菌感染。目前尚未證實人體臨床結果是否僅僅涉及為患者提供丙酸鹽作為治療方式。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 Host&Microbe》雜誌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