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能夠具足修這五法,就可學成一個圓滿的人格!

五 法 的 修 學

第三十八課 五法的修學

學佛首重發心。發的是什麽心呢?是菩提心。菩提覺義,即是發起一種求覺悟的心,才來學佛。這覺悟的心,不但為自己的利益設想,同時也為他人的利益設想,在佛經上的成語,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是在自己方面努力的方向。要想到達這一方向,不論在家或出家修學佛法的人——尤其是在家的信眾們,應注意修習五種應修的功德:

一、信德

信是信仰。學佛的人,首先要對三寶生起絕對至誠的信仰。如果對三寶的真淨功德,猶豫不決,不肯斷疑生信,那麽雖然腳踏佛門,仍是心在天外,沒有資格稱為真實的佛徒。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由信而入寶山,由智而得度脫,才不會見寶不取,空手而歸。

二、戒德

戒是止惡防非的工具,亦是生善增福的堡壘。在家學佛,守持五戒,便成了一個有道德有人格的愷悌君子;因佛教的五戒,是人生社會的基本道德,有了這人生道德的基礎,其他一切善德,也會日益滋長了。

三、聞德

學佛有了信仰,以及好的道德還不夠,更需要多聞佛法,增加見識,以正確自己的思想,和充實自己的學間。所謂正知、正見、正思維,都是從善知識處多聞薰習得來的。故經中說:“由聞能知善,由聞能知惡,由聞離無義,由聞得涅槃。”這裡的“離無義”,就是不說無義無益的話。

從前有個祖師入定,遠見兩僧在談話,有一惡鬼在旁竊聽。初則恭敬禮拜;繼則譏笑輕慢,吐以口沫;最後則惡怒相向,掃其腳跡。祖師出定,很覺奇怪,問二師剛才所談何語? 僧答以初談佛法功德,次及名聞利養,後入世事戲言。

因談世事戲論,作“無義語”,連鬼也嫌他踏汙了淨地,所以待他倆走了,還要掃去他倆的腳跡。這個意義,足可為學者的省悟和警惕!

四、施德

信戒聞的三德,是專修自己的功德;施德,是幫助他人的功德。學佛光是自修遠不夠圓滿,須要注意到利他的工作,才是學習大乘佛法的精神。施,包括財施、法施、力施。盡自己的可能,去幫助他人,或拿出金錢財物,拿出學問知識,拿出精神力量去布施那些仰待救濟的人,這是學佛者應有的同情,也是應盡的義務。

五、慧德

這慧是指佛法中的般若之慧。般若之慧是清淨無漏的,不同世間一般的知識。世間一般的知識,都是落於是非葛藤;般若的淨慧,是斷除一切煩惱的是非葛藤而發自內在的心性。因它是從聽聞正法而起正思,由正思起正修得來的真實智慧。有了這智慧,才能去煩惱,斷生死,證菩提,度眾生,深入佛法的堂奧。這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學佛的人,有的學識淵博,有的品德高尚,有的慈悲喜舍,各有各的長處;但如果能夠具足修這五法,就可學成了一個圓滿的人格,做得一個標準的佛徒。

(未完待續)(摘選自《初級佛學課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