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佛入門,請務必修學三種般若

修 學 的 三 種 般 若

第三十六課 修學三種般若

佛法特重般若。前說菩薩所修的六度法中,最後一度就是般若。般若華譯智慧,譬如人的眼睛;其他五度如行路的腳。如果沒有般若的智眼為前導,那麽五度所修的功德,都如盲人行路,不但容易行入歧路不能到達目的地,而且還有墮坑落井的危險。

從修證佛法的程度次第說,般若分為三種:

第一文字般若

指從佛所說的經教文字,或佛弟子所說的一切言教,而引生的智慧。般若經說:“般若當於何求,當於須菩提所說中求。”因須菩提解空第一,最善說般若,般若是說一切法皆空的。這文字般若,就是解空的智慧。但文字般若的範圍甚廣,不獨指經典文字,凡是能代表正當思想的文字、語言、圖表、符號等,藉以修學佛法的方便作略,都可以攝入文字般若。

第二觀照般若

是觀察諸法事理的智慧。對於人生社會一切事理,加以深刻的觀察、分析、體驗,而能辨是非,別邪正,從而實踐修行的智慧。大智度論說:“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寶相慧,是名般若。諸法實相,其性本空,實無有相,知這無相,便是大乘平等的空慧。菩薩知這空慧,加以觀照,而發大慈悲心,起大方便用,自行化他,就是觀照般若。所以這觀照般若,是悲智和融的般若,既非凡夫利害參半的俗慧,亦非外道徒勞無果的邪慧,更非小乘沈空滯寂的偏慧,而是大乘菩薩觀照諸法空相而起的大悲方便的利生濟物的妙慧。大智度論說:“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方便將出畢竟空,嚴土熟生。就是指這觀照般若,是從般若畢竟空的實智中所起的權智。權智,是從真出俗,莊嚴佛土,成就眾生的殊勝作用。

第三實相般若

是指法界諸法如實的本相,換句話說,就是人生的真諦,宇宙的理性。能從觀照般若的修持,證悟這人生宇宙的真實智慧,呼之為佛;迷此不知,謂之凡夫。大智度論說“般若者,即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壞。”這就是說的實相般若,因這般若是契證諸法實相的本體,這本體的理性,常住不滅,法爾本然,牢不可破。般若心經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生佛的懸隔,僅在迷悟之間而已。

從文字般若而引發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而契證實相般若,是人生修學佛位的次序;因文字般若屬聞慧,觀照般若屬思慧,實相般若屬修慧。由聞法而運思,而修證,成了自然次第的學佛程式。

三種般若,以觀照為中心的主力,因觀照是因,實相是果,文字則為初心的方便;如無觀照的力行,則文字固然成了戲論,即實相亦空有其名,難以達到究競目的佛果。

(未完待續)(摘選自《初級佛學課本》)

寺 院 簡 介

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是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與四川青城山、峨眉山並稱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縉雲山上雲霧繚繞、群山疊翠深處便是千年古刹縉雲寺。縉雲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後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曾親筆賜名“禪真宮”。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浙江幽谷淨滿禪師入蜀,按其師無見睹禪師指示,“逢縉則上,遇雲則住”,進山重建縉雲寺。萬歷二年(1574年),明神宗皇帝敕賜縉雲寺為“迦葉道場”,自此,縉雲寺成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

1931年,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在寺中創辦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使縉雲寺在整個中國佛教界聞名遐邇,培育了大批佛教人才。太虛大師、法尊法師、正果法師、惟賢法師是縉雲寺自清末民國至今時代幾代高僧的代表人物。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後來發展為“人間佛教”的思想,如今,“人間佛教”思想經過眾多繼承者的闡揚發揮,越來越受到佛教界廣泛重視。縉雲寺將遵循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的教導,努力開展弘法利生事業,以此報答祖師教誨之恩。

祈願縉雲寺在新時代重現輝煌!

編輯 續慧

圖源 網絡

縉雲寺理念

善心善行,不忘初心

踐行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

學佛先做人,人成則佛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