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膝關節骨關節炎階梯性治療打響「保膝戰」

今年87歲的顏女士是邵陽學院的一位退休教師,右膝蓋反反覆復疼痛了30多年,今年11月作為我市首例單髁置換術的受益者,徹底解決了這一困擾。「以前我得扶牆走,半夜起床上個廁所要費好大勁。現在做完手術才10天,就可以行走了。」老太太高興之餘又多說了幾句:「別人也許會到長沙、北京動手術,我相信我們部門。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我很感謝他們。」

給老太太實施手術的是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羅亮成。今年52歲的他畢業於湖南醫學院,先後在隆回衛生職工高職任教,在隆回縣人民醫院從醫,2011年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成立骨科時,被作為人才引進。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臨床經驗,加上不斷進取的鑽研精神,羅亮成帶領他的骨科團隊迅速崛起,如今又在我市率先實施了膝關節骨關節炎階梯性治療新技術。

據羅亮成介紹,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除承重外還具有非常複雜的活動功能,關節內有半月板、前後交叉韌帶,關節外有內外側副韌帶和關節囊。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見於中老年,其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活動障礙、關節腫脹,病情反覆發作且逐年加重,並出現關節畸形,導致勞動能力和生活品質下降。

傳統的治療方法有休息、減少關節活動,停止勞作,中藥活血瘀治療,西藥止痛治療,針灸按摩等。當疾病進展,用止痛藥無明顯效果時,便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該術一般要求在65歲以後才做,主要考慮到假體的使用壽命一般為15-20年。對於年齡較輕、癥狀又重的患者,只好進行痛苦等待,等到了一定年齡再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而現在對於這些患者,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引進了新的治療方法——截骨矯形術和單髁置換術。

截骨矯形術,是針對因組成膝關節的骨骼畸形導致下肢力線異常而引起的關節疼痛,將畸形骨骼斜行切開,矯正力線後用鋼板固定,從而消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術式。手術在關節外操作,未涉及關節內結構,保留了膝關節的所有生理結構,屬微創手術,損傷小,痛苦少,恢復快。費用也低,一般在1.5萬元左右。

人類因站立和勞動活動,常導致膝關節的內側(即股骨內髁和脛骨內側平台)磨損引起的膝關節前內側骨性關節炎(亦稱膝關節單間室前內側骨性關節炎)。單髁置換術就是將磨損的股骨內髁的遠端和脛骨內側平台的近端切除,安放假體和墊片從而消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一種術式。其保留了前後交叉韌帶和外側半月板,屬小創傷手術,療效好,恢復較快,費用一般在2.5萬元左右。

當膝關節骨關節炎繼續進展,除內側間室骨關節炎外還累及外側間室、髕股關節間室,即形成三間室骨關節炎,此時可行全膝關節置換術。該手術將所有的關節結構都切除了,創傷大,恢復慢,費用也高,需3到5萬元。相比於全膝置換術,截骨術和單髁置換術屬於保膝術。

這三種術式,根據病人的病情,如臨床表現、膝關節功能、基礎疾病、下肢力線、年齡、對職業和生活的要求等來選擇。「該做哪種就做哪種,而絕不是以前只有一種單一的全膝置換術。」這種根據不同病情選擇不同術式的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辦法就叫階梯性治療。

羅亮成2015年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了截骨矯形術和單髁置換術。2016年他便實施了我市首例截骨矯形術。巧的是,患者也是邵陽學院的一位教師,已75歲。膝蓋反覆疼痛5年,病情加重7天,來時得扶著凳子或攀人肩膀才能行走。術後效果特別好,費用也低,病人非常高興。如今已有10多位患者受益於這項新技術。

羅亮成稱,目前國際上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理念正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少數國家已不將全膝置換術納入國家醫保報銷範圍。在我國還有很多醫院,要麼不知道膝關節骨關節炎這種治療理念的變化,要麼限於技術要求還沒有開展這兩種新的保膝術。北京開展得最早,做得最好,根據國外和北京市的大樣本資料分析,做過截骨矯形術或單髁置換術的患者不足千分之一到高齡後還要進行全膝置換術。「這說明截骨矯形術和單髁置換術的遠期效果可靠,患者接受一次手術便足夠其一生使用。」隨著新技術的推廣,勢必有更多的患者能夠受益。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於網路,圖文無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來源:邵陽新聞在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