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省市發布新高考方案,考試怎麽考?成績怎麽算?

4月23日,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發布本省市實施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高考綜合改革,正式進入了向中西部推進的新階段。而考生與家長最關注的,依舊離不開“考試怎麽考”“成績怎麽算”“高校怎麽招”等關鍵問題。

考試怎麽考

選考科目實行“3+1+2”模式

根據公布的實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為“3+1+2”模式:

“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

“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

“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除此之外,外語考試時間和次數安排8省市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河北省、遼寧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等6省市只在6月份組織1次外語聽力和筆試考試,待條件成熟後再實施外語一年兩考。江蘇省、廣東省在6月份組織1次外語筆試,而外語聽說考試將放在平時並實行機考。

為什麽要採用“3+1+2”模式?將物理和歷史作為首選科目,是如何考量的?

專家認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或人文社科類專業以及相關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 於涵:

“3+1+2”模式雖未給予考生在六門科目內完全充分自由選擇,但可以在物理和歷史兩門,及其他四門中進行有條件的選擇,且後者4選2,是文理完全打通的,選擇組合達12種,比改革前僅文綜或理綜兩個組合的選擇性大大提升,也比較符合8省市的實際情況。

同時,雖然在選考科目中物理和歷史只能2選1,但在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合格考中,物理和歷史都是必修必考科目,學生都必須達到高中基本教學要求,基本知識結構是完整的。

成績怎麽算

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

從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

同時,從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業水準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依據實施方案,普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考成績是學生畢業、普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成績計入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8省市均將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選擇性考試安排在6月統一高考期間一並進行,並且將考試次數確定為1次。選擇考由省裡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組織閱卷、統一公布成績。

再選科目為何實行等級賦分?

舉例來說,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化學,兩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高考成績,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轉換後考生選考科目成績排隊順序不變,以解決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 於涵:

這一次應該說8省的賦分方案,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做了這種因地製宜的一個設計安排。各省的賦分方案,它是結合本省的考生分布、教學情況以及實考的情況進行因地製宜的設計。

遼寧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

實行等級賦分,主要是基於學生選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試題難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績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從教育考試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高校怎麽招

錄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

此次8省市公布的實施方案,高校錄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模式,即不僅依據三門統一高考學科科目成績和三門學業水準選擇性考試成績,還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從單純“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根據實施方案,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採用真實記錄方式,客觀記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各項內容。高中學校通過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為每一名學生建立個人成長電子檔案。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記錄個人日常活動情況;按照各省市教育廳統一要求,學生在每學期末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記錄材料形成評價記錄表;高中畢業時,根據評價系統原始記錄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學分和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等,由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等相關部門統一導入。

此外,8省市在實施方案中明確,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分兩個序列排隊錄取。河北、遼寧、重慶等省市的考生志願填報采取“專業(類)+院校”模式,即一所院校一個招生專業(類)為一個志願,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

那麽,報志願為啥要采取“專業(類)+院校”模式?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表示,過去的培養模式使大多數高中生習慣了埋頭學習,隻追求成績,對於高校學科、專業的內涵缺乏了解,對於報考要求和規則缺乏了解,對自身的興趣、特長和專業意向缺乏挖掘和培養。在新高考模式下,將倒逼學校從中學階段開始,就必須著手幫助學生發現自身興趣和特長,進行職業生涯引導的工作。

引導高中育人方式變革 明確開展選課走班教學

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綜合改革是教育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必然會對現行的高中教育乃至整個教育帶來深遠影響,那麽今後會有哪些變化呢?

此次8省市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都對如何開展選課走班教學有了明確安排(新高考意味著要實施選課走班、分層教學,滿足學生選擇,班級概念相對來說會有所淡化),比如,學校不得為了增加選擇考學科的課時而擠佔其他非選擇考學科的課時;探索與選課走班教學相適應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等。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表示,8個省市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集中體現了一個特點,就是繼續保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尊重學生選擇、科學選拔人才、促進教育公平的這樣一個高考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體現出了尊重學生個性和興趣特長的發展,給他們更多的選擇機會。

同時專家也指出,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實施新方案的8個省份也需要研究頒布相關配套措施。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鍾秉林:

比如說在加強省級統籌力度方面,政府的各個部門應有一個協調推進的機制,特別是增加對高中教育投資,解決高中的大班額問題和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要保證這一方面的教育資源充分配置。另外,要加強教和考的聯動,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實現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統一。

同時我覺得還要注意推進中高銜接,就是高等學校和高中學校、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要加強協作,包括加強招生和培養聯動,共同探索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如何科學有效應用。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光明日報

更多新聞

監製/唐怡 主編/王興棟

編輯/王爍

央視新

覺得不錯點“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