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展現傳統文化魅力,過更有意義元宵節

明天就到元宵節了,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元宵節是全民同慶的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也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歷史悠久,與其他傳統節日的過法稍有不同的是,過元宵節被稱作“鬧元宵”。一個“鬧”字把元宵節的狂歡氣氛表達得極為生動。如果說春節是團圓節,那元宵節則是全民“狂歡節”,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然而,元宵節並非僅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碗湯圓那麽簡單,更多在於強調共同享受、傳承的文化氛圍。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形式怎麽變化,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不會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

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表面上是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歡樂,其樂融融,而實質上,卻是中國民間世代相傳的民俗體現出的文化價值。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全民共樂鬧元宵,細品元宵節文化,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過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彰顯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在堅守與傳承中與時俱進地創新“節文化”,才能使元宵文化更富活力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元宵節的理解,多局限於“吃元宵”的節日。公眾對元宵節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甚至有偏頗。這表明,元宵節的文化傳承還存在不足。應該重視這一現象,利用好元宵這個難得的節日,多組織和引導一些傳統文化活動,讓元宵節鬧出更多傳統文化味。其實,傳統節日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中國民間很在意過傳統節日,這是因為傳統節日裡的各種活動,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春節演繹了舉國同慶的歡樂祥和,元宵節則承載了新年新希望。只要元宵節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就一定能為民眾帶來節日的精神福祉,也必將催生新的文化年俗和風尚。這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也是現代社會的追求。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以及“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或“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古往今來,眾多與元宵節相關的詩詞歌賦,為我們重溫和細品元宵文化的綿綿遠香,提供了參考。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有效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增強國人的民族自信心,進而增強實現中國夢的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對此,每一個人都需要足夠的文化自覺,在元宵節讓傳統文化熱起來,如此才能在歡樂中潛移默化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在深層次上向傳統文化致敬。

而如何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節慶文化,讓人們知曉怎麽過節,發自內心地過節,把節日過出文化的味道,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儘管現代社會紛繁複雜,文化價值取向也呈多元化趨勢,但延續民族文化根脈,激發愛國熱情,無論如何都應成為傳統節日的主題。元宵節裡張燈結彩鬧元宵,體現的是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濃厚的歷史氛圍,也在傳承中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在改革開放,建設具有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今天,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生活,使文化的傳承與當代人接軌,以此提升精神境界和民族自信,當是文化傳承所追求的目標。唯有如此,才能進一步展現傳統文化魅力,把元宵節過得更意義。(作者系四川在線特約網評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