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不胖體質」到底是怎麼一肥事?

zwjiankang 關注掌握健康,您最貼心的健康助手~

胃強脾弱,該怎麼判斷?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吃貨」,吃嘛嘛香,還不發胖,這種吃不胖的體質常讓很多人艷羨不已。

那麼,他們為什麼吃不胖呢?

《脾胃論》曰:「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

意思就是說,胃氣旺盛,能吃還不會吃傷了,吃飯延遲也不會餓傷。

如果特別能吃,人卻很瘦,就說明胃中有虛火,且脾的運化能力很弱,導致人很瘦。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這段話,就是:胃強脾弱。

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

胃強脾弱」最典型的癥狀有兩個:一是胃口好;二是大便不成形或經常便秘(前乾後稀)。

大便不成形的原因:脾弱,食物還沒有得到充分吸收就進入大腸,繼而被排出。

便秘(前乾後稀)的原因: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因此「脾為肺之母」,脾弱則肺氣不足,肺的肅降能力就弱。

而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氣不降,大腸也不降,自然而然就無力排出大便,就會便秘。

同時,脾負責運化水液,脾弱則運化水液無力,水液就會直接進入膀胱或大腸,導致尿頻或大便稀爛。

消化是兩個動作:胃消+脾消

實,「消化」是兩個動作:胃主受納(消),將食物加工成營養精微物質,脾主運化(化),將營養精微物質生成為氣血,並輸布全身。

簡而言之,「胃強脾弱」之人「消」的功能強,「化」的功能弱。

一個人「胃強脾弱」,意味著他很能吃,但是吸收不了,久之,身體就缺乏營養支持,大腦就會不斷發出信號——「快給身體提供能量」,人就會出現飢餓感,就會不停地吃。

「胃強脾弱」有什麼後果?

人,尤其一些愛美女士可能會說,「胃強脾弱」挺好呀,既滿足了口腹之慾,還能保持苗條的身材,多少人求之不得呢?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弱則氣血不足,「女人以血為本」,氣血不足會直接導致早衰,這就是脾弱的女人不耐老的原因。

對男人來說,脾弱,身體就會缺乏營養物質,就會影響腎中精氣的生成,導致腎虛,而「男人以腎為本」,試想,支撐身體的本源出了問題,身體還能好麽?

如果放任「胃強脾弱」一味地發展下去,一般會導致兩種後果:

一種就是甲亢,在甲亢的證型中,「胃強脾弱」是比較典型的一種;還有一種後果就是胃被脾拖累,變得越來越弱,食慾減退。

「胃強脾弱」怎麼解決?

胃強脾弱」說明胃火重脾氣弱,因此治療當以「降胃火補脾氣」為主要原則。

這裡推薦幾種藉助艾灸調理脾胃的方法。

具體取穴:

脾俞穴:脾俞穴是脾臟的精氣輸注於背部的位置,與脾直接相連,艾灸脾俞穴有助於恢復脾的功能。

中脘穴: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艾灸中脘穴可寧神和胃、降低胃火、抑製食慾。

關元穴:關元穴是小腸之募穴,小腸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場所。艾灸關元穴可以促進脾胃運化,促進新陳代謝。

大陵穴:大陵穴屬手厥陰心包經,是心包經的原穴、腧穴,五行屬土,對應脾胃。艾灸大陵穴可以瀉火祛濕。

內庭穴: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所謂「滎穴身熱」,滎穴主要應用於發熱病症,是熱證、上火的剋星。因此,作為胃經的滎穴,艾灸內庭穴可以清胃瀉火。

太白穴:太白穴集脾經的原穴與腧穴於一身,艾灸此穴,具有健脾益氣、祛濕止瀉、消食化滯等功效。

「吃不胖」聽起來雖然好

但是以身體健康為代價

『掌握e健康』由賽思健康研究院支持賽思傳媒運營

ID:zwjiankang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廣告合作熱線:010-65667177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