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養生,從護脾健脾開始

脾強則生命力強,脾虛則生命力弱。脾胃虛弱的人,說話無力,身體羸弱,疾病叢生。我們五臟六腑的運行就像一個圓圈,在這個圓圈中,脾胃是軸心,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們來轉。一切病症都歸入到這個圓圈的運轉失常。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養好脾胃,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毛病可能就會突顯出來。

脾好不好主要看兩個方面:食慾和消化能力。有食慾,消化好,脾一定好。無食慾,消化不良,很大可能是脾虛導致。脾虛怎麼辦?除了飲食調整和運動健身,艾灸也不乏是一種良策。

用艾灸療法來調理脾虛,需要對症以下三大穴位:足三裡穴、關元穴和氣海穴。今天灸哥給大家逐一介紹每個穴位的位置及功效。

1 足三裡

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中指)處。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按壓有酸脹感。足三裡穴歸屬足陽明胃經,艾灸此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2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身體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也就是從人體肚臍中間下三寸(四指併攏,從臍中起,以中指橫紋為標準,橫向的距離),腹部的正中線上。艾灸此穴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等功效。

3 氣海穴

氣海穴位於人體下腹部,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肚臍下兩指寬處。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氣海穴。氣海穴又稱丹田,有種說法叫:氣沉丹田。氣海穴歸屬任脈,艾灸此穴有治療婦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作用。

以上穴位,每天每個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20分鐘左右,每周休息一天。有見好轉後,可以減少為一周3至4次,每次每穴20分鐘左右。平時注意保暖並進行適量的運動。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後可艾灸足部湧泉穴,避免上火。灸哥希望所有脾虛患者早日康復!

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保持平和情緒。飯飽酒後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後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一向講究循序漸進,無論是養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堅持。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每日按揉相應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醫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們國人共同去挖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