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醫養生筆記丨高道冷謙養生法:四季導引調精氣

文/呂方舟

說到冷謙,大家第一印象可能都是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裡那位冷言冷語的“冷面先生”(與說不得、張中、彭瑩玉及周顛並稱明教五散人),形象較為單薄。在真實的歷史上,冷謙其實是道門中的一位傳奇人物。

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高道,字啟敬,號龍陽子,多才多藝,對書法、繪畫等都有研究。另外,他極善音律,著有《太古遺音》、《琴聲十六法》音律專著。

當然更令人稱奇的是其養生術。相傳他在元末已有百歲,卒於永樂年間,享壽達一百五十餘歲,世人稱之以“神仙”。冷謙先生在前人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經驗,整理出養生著作《修齡要旨》,其中頗多簡便易行的道家養生要訣。今兒我們就來聊聊這本書。

先說說《修齡要旨》這本書有什麽獨特的養生之處。

之前的文章裡,我們說過,養生最終是要落到每個人身上的,並不是每個養生技巧都適合你,所謂“脫離個體講養生技巧,就是耍流氓”是也。因此在上一篇文章《:簡潔明了的養生要點》中,我們首先從人體生命三大基本物質“精、氣、神”角度出發,談如何養生。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四季、晨昏的變化都會對人體氣血運行造成一定影響。如何根據這些影響進行變化調整,以順應自然,是養生的關鍵問題。

然而,討論季節養生又很容易忽略人體的個體因素,譬如民間鼓勵的“冬吃蘿卜夏吃薑”,理論上是不錯的。冬季容易內熱壅滯,故適當吃蘿卜順氣,而夏天則易中焦虛寒,不妨吃點生薑溫散一下。

但這個技巧並適合每一個人。濕熱之人,夏天病症尤為厲害,盲目進食生薑無異於火上澆油,而陽虛之人,冬天溫補都還來不及,行氣理氣易使人更加虛弱。

再者,季節氣候變化乃精妙微渺之事,十分繁雜。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使人既能簡便掌握季節養生要領,可以適時調整但又不會失之偏頗,是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冷謙先生解決的非常好。在他看來,養生當順時,而生命無非陰陽二氣開合運動。四時變化,作用於人體,也就是氣之開合變化。而氣之開合,又在於動靜。動則開,靜則合。

動靜者,可導引而為之也。而導引,並非直接增補能量(散寒、清熱),而是引導氣的走向,使氣自身調整偏頗,這樣可以避免操作者醫學基礎不足,對自身情況判斷不準而出現用藥不當,越養生越生病的情況。

因此,通觀《修齡要旨》全書,養生以四季、晨昏等時節變化為經,以相關的道家導引、起居調整方法為緯,動靜順時,百病不生。

春:“噓”字導引,發陳葆生

古人認為,“春三月,此為發陳”。冷謙亦宗此論,認為春季要“以葆生生之氣”。春在髒為肝,在氣為風,在五行為木,故春養肝,而養肝當順風木調達之性。

“發陳”二字為養生關鍵。發者生發,內涵生機勃勃,又當發散、發越而出;陳者故舊積聚,當掃除之。春之發陳,猶家中掃除,清除穢濁是關鍵。

隨著養生知識的普及,春季養肝越來越為人所知,但許多人采取的方式是春季多吃點營養品以“進補”。殊不知飲食厚味,不易消化,這樣做反而會影響肝髒的生發之氣。

比較好的方法應冷謙在《修齡要旨》中提出,此時要時時做導引,以調整氣之運行,以“去肝家積聚風邪毒氣”。

春季導引,以“噓”字訣為主,具體動作如書中所述:“以兩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緩緩,身左右各三遍”或者“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做以上動作時,以鼻吸氣,以口吐氣,默念“噓”字,以耳不聞聲為妙。念“噓”字時配合瞪目,以泄肝之鬱氣。

此法在當代國家體育總局曾有進行刪編,配合其余髒腑共成《健身氣功六字訣》,如有需要者可以自行參考,本文不再摘入。

除導引之外,冷謙還指出一些春的基本養生點。起居方面,當注意夜臥早起,即稍晚一些入睡,稍早點起。當然,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夜臥”不等於熬夜,23時左右也當就寢了。

春季需得少飲酒,“以防上逆之火”。春為肝木,味酸,脾為濕土,味甘。五行之中木克土,春季肝旺,常有肝木克脾土的情況,因此春季飲食上當“減酸增甘”,補益脾胃。

當然此說是“相對而言”,若是平日進食葷腥甜膩食品過多,脾為濕困,此時正好可以借肝木的升達之氣,疏通氣機。

春季三月,雖皆為春令,但氣候有所不同。正月仍寒,“腎氣受病,肺髒式微”,宜減鹹酸,增辛辣,助腎補肺,安養胃氣。衣著也宜下厚上薄,但不可驟然脫衣服,以免受寒。

二月氣候回暖,當助腎補肝,以旺生發之氣。冷謙特別提示,此時要稍稍活動,得微汗,以散去冬季伏邪。

至於季春之時,腎氣已退,木氣正旺,漸轉心氣,則當減少甘味飲食,增加辛味之物,以增強肝木生發之氣,並轉生心火。避寒仍當要緊,勿要受寒,以免心火不生。

夏:“呵”字導引,蕃秀泄邪

夏三月,此為蕃秀,萬物由初生變化繁華,故稱“萬物華實”。夏季陽氣張揚,不得內閉,否則內熱犯心,有損心神,故而講究“使氣得泄”。

冷謙認為此時“神氣散越”,正是發散心胸之間所鬱積的風邪諸疾的時機。此時可以“呵”字訣導引:

正坐,兩手握拳,左右輕輕敲擊五六次。然後一手按大腿,一手向空中上舉,配合默念“呵”字,交替而為數次。之後閉目,吞咽口中津液三次,並扣齒數次而止。

當代整編版則成站立姿勢,以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掌心向裡,由小腹前抬起,經身體前側,至胸口處翻掌向外,托舉至眼部,以上過程配合呼氣並默念“呵”字。之後再翻掌向內,經面前、胸前緩緩下落,垂手於身體兩側,是為一遍。

兩者相比,後者更為簡便易行,可以參考練習。

夏季陽氣浮散,故而起居仍當夜臥早起。陽在外,故宜少食不食生冷之品,以免寒濕傷脾。同樣因為陽氣浮散在外,故房事等令人興奮躁動、不得安寧之事也當適度,不宜貪多,以免更進一步耗散精神。

爭取每日時時靜坐,居處持靜,以凝心神。晝日睡眠不宜過長,以免違逆外散之機。飲酒亦不宜多,以免心神散越太過。掌握收散之間分寸,是夏季保養之關鍵。

孟夏之時,心火尚弱,有賴肝木滋生,所謂“虛則補其母”是也。故飲食上宜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至仲夏之時,心氣旺,則當增苦味之飲食,以固密精氣。

冷謙特別強調,此時正當(農歷)五月,是為毒月,君子當齋戒、薄滋味、節嗜欲,霉雨淫蒸,宜烘燥衣。季夏陰氣內伏,暑毒外蒸,不可貪涼當風,食必溫暖,睡覺時腹部當蓋薄被子保暖。

古人認為,五髒與季節各有對應。脾為中土,承載萬物,故脾對應“長夏”一季,每季各十八日寄之。即每個季節最後十八天為脾土所主,名為長夏。

冷謙認為“呼吸橐籥,調和水火,會和三家(肺、心、腎),發生萬物,全賴脾土。脾健則身無疾”。又因為脾胃承載飲食,飲食不當最容易損傷脾胃,因此當注意“去脾家積聚、風邪、毒氣,並消食”。可以說,就養生而言,通達脾胃,最為關鍵。

脾胃導引以“呼”字訣為主:成坐姿,伸一腿、屈一腿,兩手分別向左右後方轉體拉伸,轉體拉伸同時配合呼氣並默念“呼”字。也可跪於地上,並雙手撐地,轉頭向後看,看時配合呼氣並默念“呼”字。兩式皆可。

脾家保養無諸多瑣屑之事,唯“慎飲食”是關鍵。冷謙強調“食酸多則傷脾”,宜少食酸味,但就當代而言,寒冷之品及黏膩甜食,都當少食,以淡味為養。

秋:“呬”字導引,容平安寧

秋三月,此為容平。容者,容貌狀,平者,平和也,即此時萬物不再茂盛生長,開始逐漸收斂。收斂並非收藏,不是閉藏之象,而是平和、平衡、平靜之象。養生亦當在此“平”字上下功夫,無有偏頗。

秋季養生首當養神,使精神安寧。養生導引以“呬”字訣:成跪坐姿勢,臀部放於足跟上,雙手撐地並向前縮身、曲脊、彎腰,然後逐漸挺直脊背,向上挺舉三次,挺舉之時配合呼氣及默念“呬”字。又當反拳槌背,以手從胸前繞過,輕打對側背脊,以去“肺家風邪積勞,以及胸臆間風毒閉氣”。

起居飲食方面,秋季也當以“逐漸平靜收斂”為原則,睡眠宜從晚睡早起、增加活動時間,變為早睡早起,使身體逐漸安寧下來。同樣的,宜減少令人興奮的大運動量活動,忌汗忌吐。

秋季,肺金旺則克肝木,故飲食上可適當調整辛味、酸味之比例。初秋之時氣象尚熱,火氣有余,灼燒肺金,故宜增鹹,以養腎水,使金水相生,以禦心火。性情安靜,保持居處通風涼爽,以免觸犯暑熱為病,足與腦宜微涼。

仲秋時節正值肺金用事,當增辛味飲食,薑不宜多吃,以免燥熱傷津,不宜過早外出,以免感受寒露。至於深秋時節,已是寒冷,陽氣已衰,陰氣太盛。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避風寒,忌酒醉。

冬:“吹”字導引,閉塞守精

冬三月,此為閉藏。閉藏之意有二,一是精氣元神藏之於內,不得耗散;二是內外氣機較為閉塞,封藏之餘,寒邪外客,宜容易有所鬱氣。因此冬季保養,既要守住精氣,也要外散積聚鬱氣。

《修齡要旨》載,此時導引當以“吹”字訣為主:仍取跪姿,臀部放於足跟上,雙手上托,以脅肋部為引,向左右兩邊徐徐轉動拉伸,同時配合呼氣及默念“吹”字;再以左手按右膝、右手按左膝,左右轉動三五次,配合呼氣及默念“吹”字。如是導引吐納,能去腰腎風邪積聚。

冬季起居養生有頗多值得注意之處,除早睡晚起,以待天地陽光充盈,以避寒邪之外,尚需要在頭、足、背處用工夫。

人之經脈,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與頭面部交接,而足三陰經則起源於足部,故稱“頭為諸陽之匯”,陽氣最盛。冬季氣機閉,頭部陽氣最易壅滯,故此處需得微涼。冷謙強調當“暖足涼頭”,又說“目勿近火,足宜常濯”,民間所謂“冷水頭、熱水腳”即是此理。

至於背部,為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所過,督脈主督帥一身陽氣,太陽為人之藩籬,且過腰腎、與足少陰腎經相表裡,因此守住這兩條經脈,基本守住一身陽氣,冬天就好過多了。當此季節,曬背是補益陽氣的不二法門,但當注意分寸“曝背避寒,勿令汗出”。

初冬時節,心肺氣弱,腎氣強盛,飲食上當減辛味苦味,以養腎氣。仲冬時節,腎氣正旺,心火被腎水所克,故當減鹹增苦,以助心火。這兩個時節正是純陰轉一陽初生的時候,明年一年生氣,有賴於此時培育,因此冷謙特別強調,此時要慎房事,切不可縱欲,以免耗散精氣。

現代社會這兩個季節往往時年底最繁忙的時候,操心勞力,尾牙應酬,身心疲累,閉藏不夠,故而許多人年底年初,多生疾病。

我們身在現代,也許做到像古人那樣的清心寡欲,但也應盡量提前規劃,事事安排妥當,盡快結束工作,增加休息時間。休息之時也盡量遠離手機電腦,以免在無謂的食品、文章上耗散精神。至於深冬時節,飲食則當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氣,避寒冷、禁疲勞、防汗出。

總結:四時之間,各有不同

養生者,無非調養精、氣、神。氣者,於四季、天地、陰陽各有變化,宜調其偏頗。調氣導引最為合適,所謂導引者,把氣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使其自行生長壯大,而不是直接補瀉乾預,如此最能恰到好處。

春季導之以“噓”,夏季導之以“呵”,長夏導致以“呼”,秋季導之以“呬”,冬季導之以“吹”,應時、應氣、應運、應髒腑,是天人相應的無上養傷法,值得我們時時修習。

《修齡要旨》一書中還有許多針對不同疾病的簡便易行的道家養生功法,今後我們再慢慢為大家介紹。

(編輯:柯恩)

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呂方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