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人體的第二大腦

很多人認為腸道只是個吸收食物營養及排泄廢物的臟器,隨隨便便地虐待它無關緊要。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深入,對腸道的認識也發現了巨大的變化。腸道在我們機體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相比人體其它臟器它有 「四的最」: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系統;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的功能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們人體其它臟器的功能狀態,故也將腸道稱之我們人類的第二大腦!

腸道內的微生物種類超過100兆以上,它們呈常態分布,既有需氧又有厭氧物種。根據腸道內微生物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將其分為: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不要小看這些菌群,它們可是我們人體器官的維和部隊。平常狀態下腸道內的益生菌群與其它菌群間的數量、結構、分布及功能之間處於動態平衡中,維繫著腸道的日常功能(食物營養的吸收、毒素的排泄等)。腸道還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免疫細胞總數的60%~70%就長期居住在腸道中。所以,研究發現腸道的功能遠較我們想像的更複雜,它除了具有生物屏障、營養物質吸收,免疫調節作用外,還參與生長與衰老、代謝、抑癌等作用。將其稱我們人類的第二大腦一點不為過,因此,我們要像保護我們大腦一樣善待它,一旦它耍點性子發脾氣必定會引起我們生活及健康狀態發生變化。

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益生菌、有害菌、中性菌)之間與人體各臟器的生理功能保持著一個動態平衡狀態。有時這種平衡可以被打破(感染、藥物、創傷……),造成腸道菌群失調,此時表現為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出現新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慢性疾病及腫瘤的發生。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與肥胖、炎症性腸病、癌症等疾病有密切關係。權威雜誌發表的文獻示業已證明高膽固醇血症,呼吸道過敏、焦慮、骨關節炎、高血壓、乳糜瀉、癲癇以及炎症性腸病等都與腸道的菌群失調有關。研究還發現就是同一種微生物菌群的變化,也可直接觸發多種疾病。所以,醫學界已開始將腸道內一些菌群的變化,作為診斷慢性和治療疾病新的靶點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除腸道本身疾病外,還有很多的常見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慢性腎臟病)也與腸道菌群的失調有關。

從作者熟悉的腎臟病角度看,有研究發現通過比較慢性腎衰患者與健康個體的糞菌,發現兩者之間的菌群各類及數量存在顯著差別。產氣、產硫的菌群(短狀桿菌、腸桿菌科、鹽單胞菌科、莫拉氏菌科、涅斯捷連科氏菌、多囊菌科、假單胞菌科和發硫菌屬)的比例顯著增加,益生菌(乳桿菌科和普雷沃氏菌屬)的比例明顯下降。另外,接受血透的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比健康人群的腸道厭氧菌數目增多,尤其是腸桿菌和腸球菌可以高出100倍以上。研究提示一些慢性腎臟病患者長期地服用各種藥物、限制飲食以及體內的尿毒症毒素等因素的存在有可能進一步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後者又進一步引起黏膜屏障的功能受損,有益物質合成減少,毒素分子水準增加,加重免疫失調及慢性炎症,上述因素又更加速CKD的進展。

本人在臨床上也發現一些腎病患者雖積極治療但收效甚微,這些人群中就有部分長期合併腹秘、慢性腸炎等腸道疾病,腎病的久治不愈與腸道功能受損之間的關係值得深入關注。當下雖然腸道菌群與慢性腎臟病之間確切的關係尚未闡明,但我建議大家要善待我們的腸道,不要人為地讓它處於疲憊和受虐的狀態。不該食的食物少食;不該喝的飲料少喝,不該吃的葯少吃。要像保護我們大腦愛惜腸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