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論:健全住房保障體系需要改革公積金制度

民企流動性調查

“比如一家企業債券發行的票面利率7%,給投資者返費7%,實際融資成本達到14%。這樣的操作扭曲了公開市場的利率,所以現在很多投資者對民企特別是之前參與返費的民企,都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日前,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通知,提出“認房又認貸”、“繳存額度與繳存年限掛鉤”、“異地購房不能隨意提取”等新規定,這是近期全國一些城市調整公積金政策的一個縮影。

官方對北京市公積金政策調整的解釋是:

優先滿足工作時間長、居住需求更穩定迫切的剛需群體,防止資金流向樓市熱點地區參與炒房等,屬於“調控政策”。

事實上,為了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都在探索如何讓公積金政策更好地服務剛需,防止公積金用於投機炒房上。

這個政策相當程度上是減少當前住房需求以緩和房價上漲壓力,鼓勵人們先租後買,避免經過嚴格調控後的樓市,因預期看漲被湧入的盲目購房者刺激出現反彈。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公積金制度爭議不小,其中之一就是提取困難,有觀點認為個人公積金屬於“個人”,不應該被限制使用。

公積金是作為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出現的,其初衷是想實現 “高收入者不補貼,中低收入者較少補貼,最低收入者較多補貼”,但是在實行過程中,這一初衷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公積金曾經是一些國有壟斷企業或部門變相高額福利的通道,也成為一些高收入群體的合法避稅工具;與此同時,低收入者難以享受到公積金福利,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購房,或者不具有購房資格,被迫以遠低於市場利率的水準進行儲蓄。這也導致出現一些中介幫助那些無法使用公積金的人群“騙提”公積金的現象。

圖/圖蟲

公積金制度是住房商品化改革衍生出來的“福利制度”,但是,真正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在過去二十年來的時間尚未完善。中國房地產市場高度市場化,並因為土地供給受控以及其他原因,導致房價虛高。當前,房價過高並伴隨著金融、民生等問題,並間接推高企業成本,處於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核心位置,需要及時“拆雷”。

在這種背景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實現“樓住不炒”,穩定市場,避免房價失控,這也是當前樓市調控的主要目的;

其次,就是盡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不管是公有產權房,還是政府提供的租賃住宅,要保障低收入者有房可居,補民生短板;

其三,過高的房價是經濟成本高的原因之一,目前應盡快為企業降低負擔。

鑒於當前的這些壓力,改革公積金制度可以是一種思路。

降低企業負擔是當前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但在稅收與五險一金的社保等領域,降低公積金之外的部分,對政府而言利益攸關,公積金則不同,屬於個人福利,因此,改革公積金制度對政府幾乎沒有損害,能一定程度降低企業負擔。

圖/圖蟲

改革公積金制度有助於給企業減負,按現行政策個人和企業公積金繳存上限是工資的12%,按下限為10%,調整繳費比例可以一定程度緩解企業負擔,同時又不影響政府的稅費。但是,這一政策將大大削弱員工的收入,而個人繳納部分如果變成工資發放,則很大可能需要繳納個稅。

政府有必要建立公正的住房保障體系,實現國民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在這一過程中,公積金制度如何改革有很大的探討太空,比如是否由強製改為自願等等,改革不應該以降低員工個人福利為代價。

為企業降低負擔首先要考慮的是降低稅率以及社保費率,是否改革公積金制度應該從住房保障體系考慮;其次,應該擴大土地供給降地價來降低住房價格,減少企業和個人過高的支出。

本期編輯 黎雨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