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警惕:並不是只有股骨頭,其他部位也會發生骨壞死!

缺血性骨壞死是由於血液供應受阻而導致的骨組織死亡,缺血性壞死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循環系統的受損程度。股骨頭(髖部)是最常見的受損部位,其次為:

  • 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

  • 腕關節的月骨和踝關節的距骨,受傷以後的缺血壞死也不罕見!

這些部位的骨壞死發生率低於股骨頭,所以不易被人們所發現,而一旦遺漏延誤治療,同樣會帶給患者病痛折磨。


關鍵詞1: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又稱兒童型股骨頭骨骺軟骨缺血及扁平髖,這是一種兒童時期的髖關節自限性疾病。

病理特徵:

股骨頭骨化中心缺血性壞死,該病常見於3~12歲兒童,以5~7歲者居多,多為單側病變,僅15%累及雙側股骨頭,與種族及家族遺傳有一定的相關性,病程為4~36個月。主要表現:跛行,股內側、腹股溝區及膝內側疼痛。

如何治療:

在其自我恢復的過程中防止股骨頭的畸形,在治療中,可以採用內旋外轉的支架,使股骨頭納入髖臼中。無論採用何種治療方式,其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髖臼對股骨頭的良好包容。


關鍵詞2:腕關節月骨缺血性壞死

腕關節的月骨缺血性壞死,又稱金保克(Kienbock)氏病、月骨骨軟化症、損傷性骨炎等,也是一種較常見的骨壞死。

病理特徵:

骨脫位可分為掌側和知背側脫位兩種。當月骨完全脫位時,橈月前、後韌帶斷裂時,雖然已經複位,仍有可能發生腕月骨缺血塊死。此外,腕關節反覆損傷,使骨營養血管功能紊亂而造成血運障礙,也可引起月骨壞死。

主要表現:

  • 腕部持續性疼痛,同時伴有腫脹。

  • 腕正中局部壓痛也較明顯。

  • 縱向叩擊及縱向推擠第三掌骨頭時,月骨局部亦有疼痛。

  • 此時,腕關節活動明顯受限。x線表現為月骨密度增高、囊變、硬化、萎縮、變形而不規則,關節間隙變窄等。

如何治療:

對於腕關節的月骨無菌壞死,早期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即首先要限制腕關節的活動,內服外貼中藥,以活血化安、消腫止痛、血通生骨等;經過一階段的治療,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3:踝關節的距骨缺血性壞死

病理特徵:

距骨在踝關節內側,處於踝關節囊中,就像踝關節的軸承一樣。人的兩個踝關節就像承重牆,承擔著人體的重量,極易發生扭傷。而距骨又沒有肌肉附著,只有與踝關節關節囊相連的地方有一條血管為它供血,如果踝關節扭傷傷到距骨的供血血管,就會直接影響距骨的供血,沒有供血,缺乏營養供應,時間久了就會發生距骨缺血性骨壞死。

一般的踝關節扭傷只會導致韌帶扭傷或者內外踝骨折等,很少能傷及距骨,只有高空墜落等力量較大的撞擊可能傷及距骨。儘管距骨不容易受傷,但受傷後很容易被疏忽。主要表現:踝關節僵硬、活動不靈活,行動疼痛。

如何治療:

發現距骨受損,首先要對踝關節進行固定治療,同時可以考慮通過藥物來緩解癥狀,平時注意盡量減少運動、負重,多休息,即便恢復好了,運動時也要格外注意。


骨哥科普:為什麼股骨頭容易發生骨壞死

人體的骨缺血性壞死已經發現40餘處,而股骨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最高,這是由於生物力學和解剖學方面的特點而決定的。因為股骨頭為終末血管呈扇形20—25支,在頭頸交界形成動、靜脈環,其來源於旋股外側動脈。

1.負重大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支撐著整個軀乾的重量,股骨頭與髖血間壓力必然增大,長期保持著這種較大的壓力,不但容易造成結構上的損傷,而且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

2.剪力大

髖關節不同於其他負重關節那樣兩骨端關節力線垂直,股骨乾與股骨頸間形成135度,軀乾的重力是由於髖血通過股骨頭、頸移行至股骨乾,力線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頭頸所承受的生理壓力要比其他關節大得多。

3.活動範圍大

髖關節能完成各軸向運動,活動範圍大,損傷的機會較多。

4.血供少

股骨頭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動脈環發出的外側支持帶和內側支持動脈,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當一支血管被阻斷,而另一支不能及時代償時,即會造成股骨頭的供血障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