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與骨轉移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 黃金路

惡性腫瘤,俗稱癌症,在當今社會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令人談癌色變。然而,讓人更沮喪的是,人類幾乎所有的器官都可發生癌變,從神經系統到泌尿系統、從呼吸系統到生殖系統等等。值得欣喜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對癌症的治療手段也有了很大的進展,除了傳統的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出現了許多新的治療手段,比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的治療手段,這些治療手段從剛開始的星星之火,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燎原之勢,有些癌症可以完全治癒,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癌轉移是指癌細胞擴散到距發病部位較遠的其他器官。體內癌細胞常常會通過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骨骼、肺部和肝臟。

研究顯示,有五種類型的癌症較易發生骨轉移,分別是乳腺癌、攝護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和腎癌,佔了骨轉移腫瘤的9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這些癌症都會發生骨轉移。比如,乳腺癌會發生骨轉移概率是67%~75%,而對於肺癌則是30%~40%的概率會發生骨轉移,腎癌患者中20%~35%會出現骨轉移;而消化道腫瘤,如胃癌、肝癌、腸癌等發生骨轉移的幾率並不高。

骨轉移發生在不同的部位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以骨損害、疼痛為主要表現。肋骨轉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現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確壓痛點的疼痛。脊髓轉移引起後背部正中或病變部位疼痛以及脊髓的壓迫癥狀,而四肢或軀乾的骨轉移引起該部位的局限性疼痛及放射性疼痛。在腫瘤骨轉移的早期,大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的疼痛癥狀,而表現為周身的乏力、不適等癥狀。一旦骨轉移到了後期,多數患者會出現較劇烈的骨痛。癌症患者被癌細胞侵襲的骨骼如同被蟲蛀的「朽木」般脆弱,極易發生骨折。在跌倒、創傷等外力作用下,甚至彎腰或者轉身過猛都有可能引發椎骨等骨折,就診時才發現已經骨轉移了。這將給患者的身心受到傷害,也使患者的生存品質和生存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鑒於此,對於癌症患者,定期隨訪觀察十分必要。不論有沒有骨痛,都應該定期隨診,系統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般在術後三年內,建議每三個月複查一次。除隨訪外,如果患者感覺周身不適,進行骨掃描,以及X線、CT、核磁等影像學檢查,來判斷是否發生了骨轉移。

對骨轉移腫瘤應採用綜合性治療,採用手術、放療、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對原發病的系統治療(全身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疼痛治療、營養支持治療等。全身治療的目的是控制腫瘤;局部治療是針對局部病灶,手段包括局部的放療、手術等。對於手術和放療這裡不做過多的解釋,主要針對腫瘤骨轉移時發生的骨相關問題與疼痛用藥作一介紹。當發生骨轉移時,或由於化療引起骨質疏鬆、骨丟失的患者該加強補鈣、鍛煉;如果出現了嚴重的骨質疏鬆,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使用雙膦酸鹽治療,規範、堅持應用雙膦酸鹽(比如伊班膦酸鈉),抑製骨破壞,促進鈣鹽沉積及骨質修復,雙膦酸鹽通過延緩骨破壞,減少或延緩骨相關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成為一種重要的支持治療手段。


另一方面,腫瘤骨轉移引起的骨痛也是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晚期癌症患者中50%~90%發生疼痛,其中30%~50%屬於劇烈疼痛。轉移瘤患者的疼痛治療有多種(放療,化療,外科姑息性手術),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骨轉移患者使用止痛藥物治療時需遵從「三階梯」治療原則。按照WHO癌痛三階梯止痛原則治療,80%~90%腫瘤患者疼痛可得到有效緩解。止痛藥師疼痛治療的關鍵和基礎。遵循WHO癌症疼痛治療5大基本原則:(1)口服及無創途徑給葯;(2)按階梯給葯;(3)按時給葯;(4)個體化給葯;(5)注意具體細節,及時評估療效和安全性,調整用藥方式和劑量。輕度疼痛給予非甾體抗炎葯(比如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加減輔助用藥,這是疼痛治療的第一階梯;如果是中度疼痛則使用第二階梯藥物,單獨使用弱阿片類藥物(比如可待因,曲馬多等),加減非阿片類藥物和輔助藥物。如果是重度疼痛則給予阿片類藥物加減非阿片類藥物和輔助藥物,這是鎮痛的第三階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階梯的非甾體止痛藥和第二階梯的弱阿片類藥物存在「天花板效應」即最大有效劑量。而第三階梯止痛藥無天花板效應。

另外,骨轉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防治跌倒等以免引起骨折,盡量減少劇烈活動,特別是負重骨,如椎體、下肢骨等。

來源:上海葯訊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