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300億瘋狂土拍日背後:去化壓力下龍頭房企集體缺席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11月26日,北京土地出讓創下歷史單日成交紀錄:316.46億元!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簡稱:北京規土委)數據顯示:共有12宗經營性用地成交,土地總面積約69公頃,其中居住用地11宗約66公頃,商服用地1宗約3公頃。總建築規模約134萬平方米。其中居住約127萬平方米,商服約7萬平方米,總成交價款約316.46億元。

再細化來看,11宗居住用地中,有9塊為限競房地塊,2塊為共有產權房地塊。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研究中心

根據成交數據,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梳理了此次土地出讓的具體特點。

龍頭房企集體缺席

萬科、保利等以往積極參與北京土地出讓市場的龍頭房企此次土拍中並未獲得土地,也未在拍賣階段參與競價。

北京某房企人士表示,此次土地出讓已接近年末,一些房企在土地儲備上或已經接近全年計劃,年底出手意願不強,除非地塊優質程度高、開發前景好。

此外,房企的土地儲備策略也隨市調整。

恆大在2017年年報中指出,2017年,集團發展模式由“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更加注重增長效益和品質,特別是面對三四線城市火熱的銷情,有側重地吸納了一批三線城市優質土地儲備,現有項目城市布局得以持續優化。

融創則稱,2018年,集團預計整體放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可能性很小,將繼續加快推動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同時,持續收緊的流動性將繼續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集團對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保持謹慎的態度。

就數據看,2017年前10月,恆大、融創拿地面積分別為4001萬平方米、6659萬平方米,金額分別為946億元、776億元。但今年前10月,恆大、融創拿地面積分別下降至2164萬平方米、1103萬平方米,金額分別縮至370億元、219億元。

龍頭房企方面,碧桂園今年前10月拿地面積為5101萬平方米,拿地總額為1197億元;萬科今年前10月拿地面積為2350萬平方米,拿地總額達1162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兩家企業拿地面積基本持平,但拿地金額呈下降態勢。2017年同期,碧桂園和萬科拿地金額分別為1903億元、1525億元。

華發股份勇闖京城

但也並非沒有勇闖叢林者,值得注意的是華發股份(600325)。

此次,華發股份旗下的北京華發創盛置業有限公司就以25.33億元,擊敗金茂、中鐵建、中鐵諾德等獲得房山拱辰街道限競房地塊,溢價率2%。其銷售限價為42561元/平方米,成交樓面地價約16078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華發股份在26日出讓的多達5宗土地中,都報名“參賽”,顯示出公司進入北京市場的決心。

作為珠海當地的龍頭房企,華發股份一改重點布局大灣區的邏輯。中信建投表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在土地投資方面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積極態度,通過公開競買、項目合作等方式新增土地儲備120萬平米,同比增長達到228%,同時拓展區域進一步開辟原有區域外市場,新進入大連、青島,並繼續加大在武漢、無錫、蘇州等二線城市的項目獲取力度。

可以說,此次積極參與並拿下北京地塊,為公司布局全國市場再落新子。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房地產調控深入,一些區域性房企為釋放風險,把異地拓展,作為重要戰略。但是一般都是往二三線城市布局。而華發股份由二三線城市往一線城市布局,相當少見。

此外,一些境外房企此次也試水北京樓市。

順義新城第19街區SY00-0019-0075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由深圳市威卓投資谘詢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競得。經天眼查查詢,深圳市威卓投資谘詢有限公司最終實控人是港股公司星獅地產(00535)。作為泰國富商控股的新加坡房企,星獅地產一直對中國市場抱有濃厚興趣。

早在2014年,時任星獅地產首席執行官林怡勝就表示,星獅地產將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以及無錫、武漢和成都等一些二線城市開發住宅和商住兩用項目,以利用中國國內消費增長的機會。

4年之後,星獅地產終於以競買人身份,參與到北京樓市。

國企猛進

在此次12宗地塊中,最終獲得者大多以國企為主。

12宗成交地塊中,有8宗地塊被央企、國企或其聯合體拿下。其中,首開、住總、中鐵置業、中鐵諾德、中建一局等均在此次土地拍賣中出手。

一些國企拿地姿態堅決。具體來看,北京市大興區采育鎮區01-0128A地塊獲得住總、興創+興展+興福+大興城建、陽光城、城建合計4家房企的青睞,經過58輪激烈爭奪,住總最後以17.7億自持2%奪下該地塊;北京市順義區後沙峪鎮SY00-0019-6014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SY00-0019-6013地塊A33基礎教育用地,經過5家房企52輪爭奪後,最終由中建一局以成交價19.45億元成功競得。

當然,也有一些過去曾四路出擊的房企悄然蟄伏。業內人士表示,比如旭輝,此次在多個土地上報名,最終未獲得地塊。這與其前幾年的拿地戰略有所不同。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記者表示,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雖然比前兩年明顯收緊,但有資金的企業依然非常多,在北京土地市場參與多宗土地成交的企業體現了土地市場雖然降溫,但依然有企業看好後市。

而大量限競房地塊入市,一定程度上給去化帶來不確定前景。

張大偉稱,截至目前,北京合計有29個限競房項目取得36期預售證,合計提供建案限競房源1.74萬套,達到了202.5萬平米。而2019年限競房住宅入市最少460萬平米大約4萬套。

根據此前中國證券報記者的調查以及業內人士的預估,限競房目前去化率處於三成到四成水準。由此可見,未來隨著更多限競房入市,去化仍面臨較大壓力。

編輯:王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