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公募基金銷售四個真相:馬太效應“共舞”爆款網紅

從全年募集規模總量看,公募基金發行市場似乎並沒有受到資本寒冬的嚴重影響。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12月26日,今年年內發行的新基金數量有837隻,其中已成立的新基金有732隻,調整後發行份額為8340億份,合計有效認購規模7727.58億元,平均發行規模10.56億元。對比2017年,新發基金募集規模7865.43億元,平均首募規模8.07億元,出乎很多人意料,竟最終實現了同比增長。

不過,這只是乍一看的表象,實則背後還隱藏著一些“真相”。

真相一 戰略配售基金貢獻千億

在今年新發基金數據中,有一個較為特殊的情況,6隻戰略配售基金,由於自身特點、稀缺性,以及政策支持力度較大,募集規模“異常”,遠高於普通基金。

今年6月6日,華夏、南方、招商、嘉實、易方達、匯添富的首批6隻三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混合(LOF)基金正式獲批,並於7月相繼成立。其中,招商三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規模最大,為248.82億元,其次為易方達,募集到247.29億元,南方183.25億元,匯添富145.86億元,嘉實120.83億元,華夏114.92億元,6隻基金合計成立規模約1049億元。

如果在今年新基金募集總規模中剔除這6隻戰略配售基金,那麽剩下的規模就為6678.58億元,比去年略低,不過平均首募規模約9.2億元,還是好於2017年。

真相二 年初爆款權益基金較多

受益於年初A股市場的連續上漲,激發了投資者追捧權益類基金的熱情,而基金公司也普遍對權益市場較為看好,紛紛將權益類基金作為新發的主攻目標。當時,多家基金公司在行銷上提出打造“網紅權益”,對倉位要求較高的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也重回溫暖的市場懷抱。

其間,爆款權益基金頻頻出現,而其中最驚人的自然當屬興全合宜混合,一天賣出了327億,提前結束募集,創下了權益類基金歷史上首募規模的第三大紀錄,不僅驚到了市場和整個行業,甚至驚到了監管層。

“口碑好的基金公司,加上歷史業績好的基金經理,更重要的是市場表現的配合,促成了爆款基金的出現”,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分析人士表示。除了興全合宜外,今年年初新發的爆款權益基金還有華夏穩盛靈活配置混合,發售3天募集78億元;東方紅睿澤、嘉實核心優勢各發行一天,也均募集超過70億元。華安紅利精選混合、華夏行業龍頭等募集也很火爆。

“只可惜這些爆款基金‘生不逢時’,到年底,業績就沒那麽光鮮了,又印證了那句話,基金好賣的時候往往市場要轉熊。”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真相三 特色權益及ETF接棒

股票行情演繹到二季度,已經顯現震蕩,反映到基金市場權益產品發行也出現疲態。相對來說,特色權益類基金偶爾搶鏡,但數量較少,首募規模也大大下降,其間表現較為突出的基金有廣發科技動力、廣發滬港深行業龍頭,易方達港股通紅利等。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ETF基金自二季度開始逐漸火爆,特別是主題性的ETF。不完全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經上市的ETF多達30余隻。證監會網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初,各大基金公司年內合計上報ETF或聯接基金近60隻。與往年隔三差五才有ETF及相關產品上報不同,除了3月份外,其他月份均有ETF上報。

同樣受益於稀有及政策支持因素,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銀華央企結構調整ETF分別募集了252.22億份、158.88億份和113.5億份。此外,MSCI指數ETF也是一道靚麗風景線,招商、建信、南方、景順長城、易方達、華泰柏瑞的MSCI指數基金均發行不錯。

真相四 馬太效應明顯

早在興全合宜成立時就有基金業內人士感歎,“興全忙一天,夠我們公司奮鬥十年!” 事實上,2018年,資本市場幾度嚴寒,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日前,華南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三季度後公司再沒有發行新基金,不是不想發,股票市場已處於底部位置,按道理應該發行新基金的好時候,但是銀行等管道並不支持。而與此種境遇不同,記者從多家大型基金公司了解到,年底正在忙於IPO。

2018年有近20家基金公司新募資金超過百億元,前15家基金公司共發行244隻基金,募集規模約5000億份,佔新發市場首募規模總量的近六成,比2017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招商、廣發、華夏、南方、易方達引領前五,除了自身行業地位較高外,還有關聯管道的支持力度,以及產品擁有賣點。拿招商基金來說,它是博時去年的模板,除了戰略配售賣得火爆,幾隻定開債基,以及MSCI指數都是亮點。

廣發基金、南方基金主要踩中了債券指數,賣得較好。華夏基金最突出的就是兩隻政策基金,央企結構調整ETF和戰略配售,年初權益發行也還好。

但另一個方向,卻有七八家小基金公司今年全年沒有發行新品,譬如九泰、金信、江信、天治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