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積食、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各種癥狀,媽媽們一定要了解!

寶寶出生6個月後

母體攜帶來的抗體逐漸消失

自身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免疫力較低

消化系統又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

寶寶處在各種菌的環境中

若餵養不當、細菌感染

極易出現積食、攢肚、腹瀉等癥狀

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癥狀並正確處理

積 食

積食

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多發生於嬰幼兒。

主要有以下癥狀:

1、開始食欲不振,即便吃也是吃一點點或將飯含在嘴裡不咽;

2、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3、不排大便或排便困難;

4、沒吃任何東西,肚子依舊鼓囊囊的;

5、比往常容易哭鬧和煩躁,睡覺總是輾轉反側,不踏實。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一、飲食調節

1、寶寶出現食慾下降、咳嗽等積食癥狀,若沒有其他外感癥狀,可採用飲食調節治療。

2、一日三餐要減少食量,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3、同時讓寶寶多喝水,保證睡眠充足、及時排泄,不去公共場合,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二、藥物消食

寶寶的癥狀若沒有緩解,要考慮消食葯

1、大便乾者:適合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熱者(表現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小兒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適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適合藿香正氣等。

藥物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攢 肚

攢肚:

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導致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導致2—3天,甚至4—5天不排大便也沒有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仍然是黃色軟便,沒有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這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叫攢肚。

攢肚出現原因:

"攢肚"一般在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出現。主要是由於寶寶消化系統的不斷完善,胃腸道的消化酶增多,腸蠕動增加又有規律,胃腸吸收功能有了很大改善,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吸收後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產生排便反射,就出現了攢肚現象。

主要有以下癥狀:

1、 滿月前後出現連續幾天不排便的情況。

2、 在寶寶滿月至寶寶兩個月大期間經常出現2-3天,3-4天,甚至半個月不大便的現象。

3、 一般情況下,寶寶攢肚只會出現在寶寶滿月到寶寶兩個月大這一個月期間。

4、 攢肚期間寶寶拉的便便是正常的黃色軟便。

5、 攢肚時寶寶排便狀態正常,無痛苦。

攢肚子怎麼辦

01、定時把大便

因攢肚現象一般在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所以在此時訓練孩子定時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讓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02、每天堅持做腹部按摩

1)、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

2)、嬰兒仰臥,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屈伸10次。這樣會幫助寶寶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03、適當多喝水

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出現,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滿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04、刺激肛門排便

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寶寶肛門口,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花棒蘸上植物油,輕輕伸到寶寶肛門口處,也可引起直腸的排便。

便 秘

便秘

指的是大便乾燥堅硬、秘結不通,2天以上大便1次,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寶寶出現便秘的原因:

1、沖調配方粉時,粉相對多,配方粉與母乳相比,不易被嬰兒消化且增加胃腸負擔;

2、飲食不足 嬰兒吃得太少,消化後液體被吸收,余渣少,致使大便少,變稠;

3、食物中含大量的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對腸道內容物發酵作用減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

4、小兒偏食,吃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少,也易發生便秘;

5、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不按時大便或環境變化和精神緊張等;

6、藥物引起便秘,過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也會造成寶貝便秘。因為遊離的鈣元素,非常容易與腸道的食物殘渣如草酸、植酸、磷酸、脂肪等結合。

維生素K——送鈣回家 助鈣成骨!

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鈣的搬運工!

主要有以下癥狀:

●大便量少,乾燥;

●大便難於排出,排便時有痛感;

●腹部脹滿,疼痛;

●食慾減退。

便秘解決方法

1、多喝水,可以在奶粉或是水中加入奶伴侶,每天1包。奶粉和母乳與補鈣類應該間隔2個小時,否則也可能導致便秘的;

2、多吃水果,蔬菜汁水.進食青菜的基礎上,服用益生菌,調節腸道菌平衡。

樂佳善優益生菌提示您:

寶寶服用益生菌,調理腸道菌平衡,有效抑製或緩解便秘癥狀,並提升免疫力!

3、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吃的清淡一點,媽媽也要多喝水;

4、給寶寶做腹部順時針按摩,每天兩次,每次5—10分鐘;

5、如多天未解,可用小兒開塞露或是肥皂條.動作要溫柔一點.但不要長期使用;

攢肚與便秘的區別

「攢肚」期間,寶寶只是便便的次數減少,但是便便的性狀依然是稀糊狀。而如果是便秘,寶寶的便便就比較乾、硬,這是「攢肚」和便秘的最明顯區別。

此外,如果寶寶便秘,可能還會伴有睡眠不穩、便便時容易哭鬧、煩躁不安等。而「攢肚」期間,寶寶的其他表現一切正常。「攢肚」隻發生在寶寶2~6個月,便秘卻在哪個階段都可能發生。

腹 瀉

嬰兒腹瀉

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可以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主要表現為腹瀉和嘔吐。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輕型腹瀉和重型腹瀉。

急性可分二型:

輕型腹瀉:每天數次至十餘次,糞便呈蛋花湯樣,偶有溢乳及嘔吐,輕微腹脹等;

重型腹瀉:每天十次以上,多達數十次,水樣便,嘔吐,發熱,面色發灰,煩躁不安,甚則昏迷、驚厥,並有失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發病原因:

1.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腹瀉嚴重(有時伴有嘔吐),同時,還出現腹痛、膿血便、發燒等現象,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菌等)引起的。

2.病毒感染

在成人和小孩中都很常見,尤其是嬰幼兒更易感染,引發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

3.抗生素

如果寶寶腹瀉發生在用有抗生素的藥物期間或用此類藥物治病後,可因為菌群失調引起腹瀉。

經丹麥科漢森長時間研究,LGG菌株可有效降低感染輪狀病毒的幾率,樂佳善優益生菌,原裝進口丹麥科漢森,LGG+Bb-12雙菌株,單條雙菌株不低於120億活菌,有效調理腸道菌平衡,長期服用提升寶寶免疫力。

4.配方奶

配方奶沖調不當也可能引起寶寶腹瀉,所以,沖奶時要嚴格按比例加水。此外,寶寶也會由於配方奶的沖調用具消毒方法不當,而出現腹瀉。

5.牛奶/大豆過敏

牛奶過敏的現象在小寶寶中也並不少見,牛奶過敏也能引起腹瀉,有時候還會導致嘔吐。有時沖配方奶時不注意衛生可出現感染性腹瀉。

腹瀉解決方法:

1.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合理用藥。

2.按時添加輔食小兒生長髮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餵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

3.採取混合餵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餵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髮育。

4.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大腸桿菌的作用。

5.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消 化 不 良

消化不良:

嬰幼兒消化不良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反覆發作的餐後飽脹、厭食、噯氣、噁心、嘔吐、腹瀉等為主要表現,且經各項檢查排除器質性、系統性或代謝性疾病的一種常見臨床綜合征。

有調查稱,超過1/3的一歲內寶寶都發生過這些餵養問題:溢奶、便秘、奶癬、脹氣、腹瀉、哭鬧以及便便異常,通常醫學上將出生嬰兒頭幾個月出現的這些問題,歸類為"餵養不耐受"。前6種癥狀發生率更高一些,統稱為6大消化不適。

發病原因:

①所食的食物不太易消化或不適合新嬰幼兒食用;

②短時內給予過多的食物;

③食物搭配不合理。

主要有以下癥狀:

無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腹脹、陣發性哭吵或煩躁、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奶汁、便秘及腹瀉、糞便中有奶瓣等,雖有腹脹但腸鳴音正常、觸診腹部無痛苦表情,可單獨或多種癥狀出現。

消化不良解決方法:

01、一般治療

幫助家長認識、理解病情,指導家長改善寶寶的生活方式,調整嬰兒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去除與癥狀相關的可能發病因素,提高緩解癥狀的能力。

02、藥物治療

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及其與進餐的關係,可選用促動力葯、抗酸葯和抑酸葯,一般療程2~4周。具體選葯原則詳見兒童FD的診治流程。治療無效者可適當延長療程,並可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後再進行治療。有Hp感染者,需行Hp的根除治療。

03、腸道益生菌的應用

乳酸桿菌等腸道益生菌的作用除了能抑製腸道病原菌的生長、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外,還參與了內源性物質的消化分解,通過增強或降低消化道酶的活性,或產生各種消化酶而促進消化功能。

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

又稱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指人體內不產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狀態。由於嬰幼兒的腸道中不能分泌分解乳糖的酶,而使乳糖消化、吸收,為人體所用。乳糖會在腸道中由細菌分解變成乳酸,從而破壞腸道的鹼性環境,而使腸道分泌出大量的鹼性消化液來中和乳酸。所以容易發生輕度腹瀉。

發病原因:

在缺乏乳糖酶的情況下,人攝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進血液,而是滯留在腸道。腸道細菌發酵分解乳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腹脹、放屁。過量的乳糖還會升高腸道內部的滲透壓,阻止對水分的吸收而導致腹瀉。

(1)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於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與種族和遺傳有關,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某些藥物或腸道感染而使乳糖酶分泌減少,多發生在腸炎後,腸絨毛頂端在腸炎時受損傷而出現酶的缺乏。

主要有以下癥狀:

主要癥狀是腹瀉每日數次至10餘次,大部分患兒腸道氣體多,常帶出少量糞便在尿布上。大便多為黃色或青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湯樣,泡沫多,有奶塊,少數患兒有回奶或嘔吐。患兒還會伴有腹脹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鬧,排便或經治療後腹瀉好轉。腸絞痛少見,常發生在病程中,但也可發生在腹瀉前。

嚴重者可發生脫水、酸中毒、生長遲緩等,多無發熱。

解決方法

嬰兒乳糖不耐受症是嬰兒的特殊體質決定的,無需特殊治療。飲食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對於新生兒和嬰兒,可以用含蔗糖的大豆配方來替代含乳糖的奶製品;對於月齡較大的患兒,乳類的攝入量減少,飲食中如添加一些微生物性的β-半乳糖苷酶的製品,可以允許食入適當的含乳糖的食物。

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可以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主要表現為腹瀉和嘔吐。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輕型腹瀉和重型腹瀉。

寶寶媽育兒的過程中要熟悉各種癥狀,了解發病原因,運用正確的處理方法,預防或減輕這些癥狀給寶寶帶來不舒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