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非貿易新路線:非洲咖農通過電商向中國消費者賣豆

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27日在湖南省長沙市開幕。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申衛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非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不僅把中國的市場和非洲的市場進行結合,也把友誼相連接,中非共同發展的前景將會越來越好。

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18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0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中國自非洲的非資源類產品進口也顯著增加。截至2018年底,中國在非洲設立的各類企業已逾3700家。

中非合作前景廣闊

在布基納法索國家展區內,有著布基納法索的民營企業Guira&Fils集團一個小小的展位,企業老闆一早就在展台前站著,相比其他展商的老練,他是第一次來中國。

在他面前,擺著不是企業的宣傳冊,而是名為“我在中國的任務”。他在任務書上寫著首先是太陽能發電,然後依次是網絡建設、交通運輸和房屋建造。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知道中國在這些領域都具有相當的經驗,所以滿懷希望來參加此次博覽會,希望能夠找到對應的投資和技術。

在展區的另一頭,來自浙江義烏的方寶是一名採購商,他經營著一家進出口公司。他在埃塞俄比亞早已開設了一家紡織企業,生產服裝,在其國內出售以及出口到阿聯酋等中東國家。

他在經營紡織的過程中,得知埃塞俄比亞的芝麻質量上乘,希望把公司的業務拓展到這一領域,但因為行業不同,即使在埃塞俄比亞國內也沒有找到良好的渠道,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前來參加博覽會就是想直接與埃塞俄比亞官方對接,打通購買的渠道。

而埃塞俄比亞駐中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讚科布德(NegusKebedeKassaw)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了為何埃塞俄比亞要來參加此次博覽會。他表示,首先是希望促進埃塞俄比亞的產品出口到中國,埃塞俄比亞在很多農產品上有優勢,如埃塞俄比亞已成為中國進口芝麻的最大來源地。

其次他希望通過此次博覽會進行招商,當前中國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一大投資來源地,科布德表示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前往埃塞俄比亞投資,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後,埃塞俄比亞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科布德希望公眾通過參觀埃塞俄比亞國家館,推介埃塞俄比亞的旅遊。

在上海形象展區內,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到,共有15家來自上海,涵蓋上海在非洲有投資項目或有經貿往來的國有集團公司、民營企業等,涉及航空製造、基礎設施建設、建築工程、紡織、礦產、醫藥、家化、電氣,農業等相關領域。

對於上海企業在非洲的布局情況,申衛華表示,在市場多元化的背景下,上海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在非洲的布局越來越合理。他還表示,上海企業在非洲積極地進行投資和貿易,有效地融入了當地,雙方在共同發展上會做得越來越好。

“像我們的工業企業,社會責任感越來越強,它們有自己的環保設施,保護當地的自然資源,另外雇用了大量當地員工,增進了當地的就業率,這些都促進了合作共贏。不僅把中國的市場和非洲的市場進行結合,我們把友誼也結合在一起,中非發展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好。”申衛華說道。

阿里巴巴非洲布局的第一步

在今年1月的達沃斯論壇上,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用咖啡豆的例子講述了電子世界貿易平台(eWTP)對盧旺達的改變:過去,盧旺達農民賣咖啡豆一公斤收入只有8美元。自從盧旺達加入eWTP後,優質咖啡通過電商平台賣給了中國消費者,農民收入大大提高。

2018年10月31日,非洲第一個eWTP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啟動,為非洲小企業參與跨境電子貿易敞開了大門。這一平台是盧旺達政府與阿里巴巴合作的結果。

該平台不僅使盧旺達受益,也讓中國消費者可以直接買到非洲優質的農產品。

根據阿里巴巴平台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財年來自非洲商品的進口成交額同比增長達到98%,接近翻了一倍,購買非洲商品的買家數增長64%。同時,平台上對非出口商品成交增長亦達到69%。

阿里巴巴集團全球化辦公室高級經理任遠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幫助盧旺達特色的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進入中國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幫助他們建設自身的電商平台”。

對於在盧旺達,普通民眾是否會像中國消費者一樣養成通過電商購物的習慣,任遠表示,這將是一件很快就能看到的事。他說,首先,盧旺達的4G普及率在非洲國家中是較高的,至少在首都以及附近的地區4G是全覆蓋的。其次是當前智能手機的門檻已經降低,變得相當普及,在非洲幾十美元就可以買一部,所以相對個人電腦(PC)時代,智能手機降低了電商發展的門檻。

除此以外,任遠表示,阿里巴巴還幫助盧旺達培訓電商人才,以盧旺達為例,半年內已派出多批代表團來杭州感受中國數字化經驗,包括高級政府官員、創業者、中小咖啡賣家、高校教師、大學生等。今年9月,阿里巴巴還將開設首個非洲跨境電商本科班,培養盧旺達專業的電商人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