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排卵期前有什麼癥狀?這樣計算排卵期才最準確

排卵期前有什麼癥狀?女性排卵期到來之前,會發現身體有一些細微的變化,常見的排卵前癥狀有體溫上升、宮頸粘液變稀變透明、宮頸口張開等。


排卵期前的癥狀具體為:

1、體溫上升:在排卵期即將到來的時候,女性體溫會有所上升,這是因為體內激素波動影響了女性體溫調節中樞。一般採用基礎體溫測量法,在保證前天晚上睡眠時間多於6小時,在第二天早上就利用體溫計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如果發現當發現體溫已經連續三天高於前六天時,則表示排卵期已基本結束了。

2、宮頸口張開:月經期間,由於受到性激素的影響,宮頸可能會發生三方面的變化:

(1)經期剛結束時,宮頸位置低於盆腔;

(2)當排卵期臨近,宮頸由陰道口向上提升,變得像海綿一樣柔軟,宮頸口開始張開,在排卵時張開到最大程度;

(3)排卵期結束後,宮頸回到原來的位置,變得堅硬,宮頸口關閉。

3、宮頸粘液變薄變透明:排卵期前,女性的宮頸粘液也會發生變化。在排卵期前,女性可在小便前後用衛生紙擦一下陰道,仔細觀察一下陰道分泌物。一般情況下,排卵前,宮頸粘液會變得透明、潮濕並富有彈性,十分潤滑。這樣的變化,是為了能讓男性精子更加容易穿過這層粘液,實現受孕,因此,排卵期同房懷孕幾率較高。等排卵期結束,陰道又會變得乾燥,粘液也變得粘稠、不透明。


哪些方法可以測排卵期?

1、測量體溫

測量體溫的最好時機是經過正常睡眠熟睡後,早上醒來未起床、運動、說話前,亦即張開眼晴第一件事便量體溫,而測量的部位為口腔舌下部份,把溫度計放在舌下5分鐘,再取出溫度計,記錄下體溫。

測量基礎體溫,最好從月經來潮第一天開始,堅持每天測量,並用座標紙紀錄,以便觀察分析。

一份記錄完整的基礎體溫曲線表,可看出三種意義:

(1)有沒有明顯體溫變化,有體溫變化則代表正常排卵,沒有明顯的體溫變化曲線,則代表沒有排卵。

(2)高溫期的時間若小於10天,代表黃體素不足,自然不利於胚胎著床,不易懷孕。

(3)若高溫期持續21天以上,代表可能懷孕,可以進一步請驗孕。

基礎體溫曲線圖只是有沒有排卵的參考,並非絕對準確。量體溫前晚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一醒來尚未起身前就量,如果睡眠不夠、作息不正常、服藥或下床走動、都無法準確量測基礎體溫。


2、超音波卵泡監測

所謂的超音波卵泡監測,一般是做陰道超音波。第一個排卵監測周期,以月經周期28天為例,理想的監測應該是這樣:

(1)在月經的第7天左右,做一次超音波,了解有多個卵泡同時發育,以及較大卵泡的直徑;

(2)第二次超音波在月經第10天左右,可以看到1~2個優勢卵泡,並能計算卵泡生長的速度;

(3)第三次超音波,恰恰在排卵前,如果不知道排卵前怎麼算,你就按照卵泡每天2mm的增長速度,看看卵泡什麼時候到1.9~2.0cm大小,通常來講,應該是周期的第13天左右,這時,超音波會出現卵泡周圍透聲環,有經驗的技師會告訴你,卵泡應該在24小時內排卵。這樣,既能看到排卵前卵泡的大小,又能計算出第10天后卵泡生長的實際速度;

(4)第四次超音波,應該在剛剛排卵後,第14、15天左右,卵泡已經消失或顯著縮小5mm以上,子宮直腸隱窩內可見液性暗區4~6mm,甚至更多。由於有一部分人,卵泡雖然能長大,但不能排卵,比如未排卵黃素化綜合征,卵泡能長大30mm以上,甚至更大,但不排卵,因而也不會受孕。所以,到了排卵後的時間也要做一下排卵監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