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屬不能「慣」,心梗患者運動康復是關鍵!

心梗患者不能「慣」

經醫學工作者調查後發現,很多老年人因心梗住院回家後,家人擔心運動會誘發心梗再次發作,連他掃地都會攔著。很多心梗患者家屬都有類似的誤區,認為出現過心梗就是「重病人」,不能輕易活動,怕出現意外,殊不知,這樣反而影響了患者的康復時間。

50年前歐美國家已經有明確的臨床證據顯示,心肌梗死後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在醫生指導下早期開始運動治療可明顯改善心臟功能,促進功能恢復,促進早期回歸社會和家庭,回歸正常工作。

心肌梗死後遠期風險主要是心力衰竭,目前有研究明確證實,心肌梗死後早期運動可以降低遠期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多數心梗患者出院7天后,經過醫生評估運動風險並給予個體化運動指導,就可以開始運動康復治療。

心梗的運動康復治療方案和心衰類似,但因發病年齡和發病前身體狀態不同,強度更加因人而異。建議運動時戴上動態心電記錄儀來實時監測心率數據。原則上說,剛開始運動康復時每天15分鐘,其中5分鐘加快步速步行,使運動時心率在靜息心率基礎上增加20次/分,前後各5分鐘慢走,以後每周將每天的快步走時間增加5分鐘,至每天一次快步走時間30分鐘,大約1個半月時間能夠達到上述目標。如果不敢運動,不僅運動能力會越來越差,更影響心臟功能恢復,增加再次發病風險。及時、規範的運動康復,配合其他康復手段,能讓心梗患者的活動能力恢復到心梗發作前的狀態。不誇張地說,如果一位足球運動員發生心梗,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半年左右的運動康復,還可以回到足球場上參加比賽。普通患者心梗後,康復效果也很明顯。曾有一位廣泛前壁心梗的46歲男性患者,入院時癥狀較重,但通過3個月的系統心臟康復治療,他便能自主嘗試慢跑、登山等很多運動項目。

在心梗康復中,家屬的態度很關鍵。約80%的心梗患者因焦慮和抑鬱,終結了以往的生活狀態,因此很多家屬將其視為「病人」,甚至在其面前表現出過分的擔心和恐慌,加重了患者的恐懼心理。建議家屬首先要將心梗患者當成正常人,讓其覺得自己是可以運動的;其次,家屬要充分了解醫生的康復處方,並監督患者配合執行,如戒煙、服藥、堅持運動等;最後,家屬應當鼓勵患者遵照醫生開的運動處方合理運動,不能慣著患者。

更多:https://www.creyond.com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