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陶淵明房屋結構與居住環境

本文作者黃強

陶淵明的辭官先是居住在廬山腳下,因為背靠沒有汙染,生態環境極佳的大山,空氣清新。陶淵明每天的生活就是養花種草,或者到田間耕作。勞作是必須的身體鍛煉,種植花卉苗木乃是陶冶情操,勞逸結合,相得益彰。溪間垂釣,縱情山水,一似閑雲野鶴,無拘無束。

【圖13,廬山風光】

陶淵明所屬房屋的結構、形式,根據文獻的記載推測,兩所住宅是工字廳,另一所在堂後接圓形草廬。著名建築史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1987年2月去美國考察,4個月內考察10個城市數十家博物館,他在美國克里夫蘭博物藝術館看到的一軸《歸去來圖》長卷,描繪了陶淵明的形象及其居住的形狀。他在《訪美所見中國古代名畫劄記》中寫到:《歸去來圖》畫卷為絹本水墨淡設色圖,描繪的內容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意,穿插畫入歸去來兮辭中所描繪的種種場面,陶淵明的形象在長卷中出現了10次。在第2段“攜幼入室”,第3段“悅親戚之情話”,第6段“農夫告余以春及中”都畫有屋宇,畫卷描繪的三處房屋是是草頂或席頂的住宅。

按照中國風水學的理論,陶淵明的家居“枕山、環水、面屏”是符合風水佳地的標準的。在中國古代農業立國的模式下,風水理論中強調的“背山面水”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有山有水的丘陵地帶,背山面水之處土地肥美,利於農業耕作,可以獲得好的收成;另一方面房屋背靠山嶺,可以阻攔風沙,有好的日照,臨近水源,則給用水等生活帶來便利。

【圖14,元代何澄作歸莊圖卷局部】

面對山水美景,生態環境,激發了詩人的田園情懷,“結廬在人境,爾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囂,沒有官場的欺詐,沐浴著田園風光,心胸開闊,神清氣爽。這都說明陶淵明的住所周邊環境具備了生態田園的要素,有充足的氧氣,養眼的綠色,因此,陶淵明每天推窗看到的是“南山悠然”,才會有“心遠地自偏”的感受。“鬱鬱荒山裡,猿聲閑且哀。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時複廢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即使是農作,在詩人眼中,筆下也是貼近自然的一種體驗與快樂。“晨興理荒穢,待月荷鋤歸。”“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陶淵明辭官歸隱,做閑散隱士,乃是不與社會同流合汙的表現,不僅僅是為官的態度,實則是處世的原則。但是他在廬山家居,遠離官場,耕作閑居的體驗,則實現了他回歸田園,親近自然的一種願望。他在《歸去來辭》中表露了他的心跡。“彭澤去家百裡,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強製)所得。饑凍雖切,違自己交病。嘗從人事(指為官之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圖15,九江陶淵明紀念館】

陶淵明出仕13年的生活,曲折複雜,充滿矛盾。為官的不快,催眉低頭事權貴,與他“猛志逸四海”,大濟蒼生的理想強烈地碰撞。時而出仕,時而歸隱,說明他為了實現理想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最終絕望的發展心跡。寄情山水,回歸田園,以退為進,以求得心情的舒暢,精神的快慰,則滿足了他精神與心理的需求。因為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才會有“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感悟,以及對居住在生態家園裡的無限欣慰。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金瓶梅風物志》《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兩本新著《古代服飾與時尚》《古代軍戎服飾》,2019年上半年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