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變“手機枷鎖”為成長夥伴,家長要做好示範

唯有家校合力,才能融洽青少年與手機的關係,才能實現電子媒介助力孩子的成長。做好這門功課,對青少年的未來可謂善莫大焉。

近日,山西運城某中學學生走上街頭。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學生都戴著面具,身上還背著手機模型的“枷鎖”,引發網友熱議。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活動是學校社團成員組織的,除了這項行為藝術以外,還包括歌曲、舞蹈和演講等多種活動,旨在呼籲廣大市民放下手機,享受健康生活。(《北京青年報》5月8日)

中學生能自發組織活動,讓更多的同齡人乃至全社會都意識到手機對於生活、學習、社交等各方面的深刻影響,反思沉迷網遊、上網成癮對自身的危害,進而做到合理使用手機,足見這些中學生的勇氣和社會責任感。儘管在視覺效果上有稍顯驚悚之嫌,但終究達到了吸引社會關注和引發網友反思的目的,無論如何應該為他們點讚。

有機構調查顯示,6到10歲開始接觸互聯網的青少年佔61.43%,10歲以上開始接觸互聯網的青少年僅佔27.69%,當下我國網民低齡化趨勢可見一斑。在一個互聯網無處不在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往往早早地與網絡親密接觸,但由於相應的媒介教育準備不足,其自發、自主、自在使用手機的狀態,無疑帶來了很多問題,首先就是會被網絡遊戲所深深吸引。加上此階段的青少年一般沒有很強的自控力,因手機而帶來的家庭矛盾和學校教育管理問題並不少見,有的甚至還引發激烈的衝突。

手機作為時代產物,的確是一把雙刃劍。作為教育者,不能再采取簡單的斷網、沒收手機乃至當著學生面砸壞手機等粗暴的方式,而應通過全面而系統、生動而有趣的媒介教育,引導學生從了解手機的發展歷史入手,使其逐漸意識到新的電子媒介給現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革,進而有意識地正視自己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關係,學會善用手機與互聯網,懂得相關法律法規,做一個信息時代的自信而理性的弄潮兒。

在這方面,學校要與家庭多合作,一方面引導家長做好示範,將重心轉向利用新的電子媒介助力學習與生活上來;另一方面要系統打造學生喜歡、受益的媒介課程,有必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課的積極作用,在課堂上多滲透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必要的時候,可以現場展示學生玩網遊的狀態、討論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等,以幫助學生切身體察沉迷網遊的弊處,知道如何到互聯網上獲取優質教育資源。教師如果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好新的電子媒介,將之作為學習的輔助工具、成長的良好夥伴,無疑是高妙教育教學藝術的表現。同時,學校也要精心打造智慧化校園,讓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充分發揮作用,以便讓學生不帶手機也能找到想要查找的信息,創造一個良好的現代化智能學習環境。

在家庭方面,父母應有教育意識,主動學習媒介知識,在家庭內部樹立規則意識。客觀而言,當前家庭對電子媒介的認識要超越兩個誤區:一是認為媒介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責任,是教師應該做的,父母可以袖手旁觀;二是過多強調網絡和電子媒介的負面性,從而導致父母和教師對學生使用新媒介警惕意識較強,學生在使用新媒介中安全意識較高而主動性較弱,對外界信息有一定的排斥與警惕。因此,唯有家校合力,才能融洽青少年與手機的關係,才能實現電子媒介助力孩子的成長。做好這門功課,對青少年的未來可謂善莫大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