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徐忠:激勵相容仍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徐忠

  隨著資訊技術、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經濟資訊系統架構的爭論有了新的內涵,但激勵相容仍然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很榮幸參加周小川行長的新書《數學規劃與經濟分析》發布會。大約10年前,我剛剛擔任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周行長在一次布置工作的時候,和我說過一段話,至今記憶猶新。周行長說,中央銀行的司局長在制定任何政策的時候,都要從經濟學的基本框架出發,明確政策的大方向。政策的具體操作各方可能存在分歧,執行過程中也可能會有偏差,但只要堅持從基本框架出發,就能準確把握政策的方向,不會因為干擾因素而偏離目標。

  今天,周行長即將出版新書《數學規劃與經濟分析》,恰是一本關於經濟學基本分析框架的著作。在周行長舉辦的內部講座和學術報告上,人民銀行的員工對書中的很多內容有過了解,本書呈現的周行長一以貫之的市場化取向、激勵相容的體制機制創新、系統論的研究視角等,已經成為央行人的思維方式,是我們分析思考問題的基本框架,集中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化取向。周行長早年曾參與計劃經濟的數學模型研究,對於計劃體制的局限性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很早就指出,即便是在有利的假設下,集中型計劃經濟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也只能與市場經濟打成平手。市場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有效的,而不尊重價值規律、價格扭曲只會損害資源配置效率。實踐證明,我國一些領域的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原因就在於市場機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在18億畝的耕地紅線的約束下,我國城鎮化和經濟發展產生的土地需求與相對有限的土地供給構成矛盾。目前的做法是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設立約束條件,如果建設用地佔了耕地,就需要把其他土地變成耕地,即“佔補平衡”。這種做法沒有考慮到不同能級城市,其土地需求與土地供給是有差異的,不允許跨區平衡、只能自求平衡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有效統籌,不僅效率低下,還會帶來土地資源浪費。一些大城市周邊的耕地既沒有用於工業化、城市化,也沒有真正地用於農田開墾。北京郊區、上海郊區以及廣州等地都出現這樣的現象。解決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一個全國城鄉統一的土地當量市場。統一各地區的土地計量標準,將土地能生產的糧食轉換為當量的概念,土地以市場化的方式成為可計量的經濟發展資源。在統一的土地當量交換市場下,各地可根據比較優勢實現土地資源跨區佔補平衡。這會比各地自求平衡更有效率,更有利於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推動經濟發展。

  一些傳統上認為市場機制難以解決的問題,事實上也完全可以通過創新市場機制加以解決。比如,傳統上認為碳排放問題是外部性導致的市場失靈,但解決氣候變化及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建立碳配額交易市場來解決。市場化交易機制下,二氧化碳的排放約束的“影子價格”可反映為真實的碳配額交易價格,價格信號更為準確。政府的補貼和碳稅屬於行政管理行為,指標人為制定,合理性和有效性都較低。同時,用市場方式來補償企業的減排成本,效率高、公平性好、行政成本低,還能催生出一批相關行業和減排技術企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二是激勵相容。資源配置的最優化與激勵措施的最優運用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側面。激勵相容的機制設計既包括獎勵等激勵措施,體現於目標函數;也包括懲罰等約束措施,體現於約束條件。實踐中往往需要激勵和約束“雙管齊下”。在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改革中,激勵相容是制度設計的一項重要考慮,也正是遵循了激勵相容的原則,改革工作在總體上得到順利推進。在大型商業銀行改革“核銷、剝離、注資、發行上市”過程中,事先要求幾家改革銀行必須自我消化既有損失,並以此作為獲得注資的條件,從而迫使銀行作出最大努力。農村信用社改革依靠合理的激勵機制來推動。對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明確規定不予剝離給第三方處置,而是留在當地處理,由農信社依靠自身努力處置和回收的部分歸其自己,未回收的損失部分,一半由農村信用社自己承擔,另一半由中央銀行承擔。對於人民銀行向農村信用社的注資,則明確不給現金,而是通過發放中央銀行專項票據的方式提供。如果農村信用社改革達到人民銀行事先預設的相關標準,人民銀行就對其發放相應規模的中央銀行票據,並作出兌付承諾;如果農村信用社改革和各項經營指標繼續符合人民銀行預先設定的相關標準,則對其持有的中央銀行票據予以兌付,農村信用社這時才可以真正拿到中央銀行提供的“真金白銀”。在這個過程中,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經營情況予以檢查,如果狀況不達標,中央銀行專項票據得不到兌付,就只能趴在其账上。這項專項票據兌付的政策就是由現任央行行長易綱當時具體負責設計的。

  隨著資訊技術、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經濟資訊系統架構的爭論有了新的內涵,但激勵相容仍然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2018年12月舉行的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周行長髮表關於“資訊系統架構和金融模式”的演講,極具啟發性。他指出,建設集中、公開、共享的資訊系統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部分資訊以分散、私有、局部的方式收集和處理更有效率。一個重要原因是資訊技術本身並不能完全解決激勵機制的問題。一方面,一部分資訊本身就有局部、私有的特徵,資訊收集者以一定的收集成本換取資訊優勢,如果強迫資訊公開共享,資訊優勢不複存在,資訊收集也就失去了激勵;另一方面,資訊真實性核查作為“公共物品”存在搭便車問題,資訊集中共享並不能保證資訊的準確真實,從而違背激勵相容和“真實顯示原理”。以此推演,金融模式的選擇上,大力發展公共資訊系統固然重要,但金融機構完全依賴公共資訊進行決策、與客戶保持較為疏遠距離並不是服務實體經濟最有效的模式。特別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之所以融資難、融資貴,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企業與金融機構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因此優化金融結構應當強化銀企關係,激勵銀行提高對私有資訊的收集和處理,增強風險識別能力和主動性,才能更好地滿足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系統論視角。現代市場經濟體系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各領域各部門緊密關聯形成有機整體。周行長敏銳地指出,經濟分析可以借助系統工程特別是控制理論方面的方法,描述經濟金融運行及政策調控的機制、機理。這有利於我們深化對經濟體系的認識,打開經濟運行的“黑箱”。

  從反饋機制看,複雜系統裡通常有多個反饋環,有些是正反饋,有些是負反饋。正反饋環強化了放大作用,同時也易產生自激震蕩,經濟系統就表現為繁榮和蕭條的順周期性。而負反饋環削弱放大作用,有助於系統穩定。經濟系統中正反饋環太多,就會呈現明顯的順周期性,需要添加負反饋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巨集觀審慎框架作為重要的理論成果和實踐創新,正是先從正反饋機制和負反饋機制開始分析的,即金融的順周期性和逆周期性。人民銀行很早就開始對巨集觀審慎進行研究,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巨集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巨集觀審慎作為經濟金融系統的負反饋環,已經成為維護經濟金融系統穩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從反饋調節的方式看,反饋調節取決於積分因素和微分因素。積分因素是指系統變化了一段時間後,用累計變化的數量來決定調控的力度。微分因素就是系統狀態剛發生變化就立刻作出反應予以對衝,強調快速動作。我國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響應屬於具有微分特徵的、參數較大的迅速調節。2008年10月國務院研究部署並在11月上旬就正式對外宣布了一攬子刺激計劃,轉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強的政策響應實施後,系統雖然恢復快,但波動大,往往呈現超調並導致系統振蕩。這是因為微分式政策反應可能產生過衝問題,會帶來副作用。因此,進行微分式調節後,要考慮政策調整並及時退出。

  我認為,堅持經濟學基本分析框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不僅適用於人民銀行的工作,適用於一般的經濟工作,也適用於國家治理等各個方面。

  我在參加政府部門一些政策討論時,發現鴨說鴨話,雞說雞話,主要是大家沒有用一個基本分析框架。比如,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一收就死、一放就亂”,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中央地方財政關係沒有理順,地方政府沒有實現激勵相容。地方政府以GDP為激勵目標,自然存在通過增加負債來擴大投資、做大GDP的內在動力,但地方政府融資“正門”開得不夠大,市場化的融資約束機制沒有健全,就會出現地方政府尋求“隱性負債”、過度負債的衝動。相反,一味強調用行政手段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不利於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因此,要嚴肅財政紀律,就要明確一級政府、一級事權、一級財權、一級舉債權,強化當地人大的預算的約束,提高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匹配度。

  又比如,我國房地產稅改革遲遲難以頒布,是因為改革方式沒有做到激勵相容。房地產稅立法先行難以推進,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這麽大且不平衡、各地情況比較複雜,而且還是一個轉型經濟體,國際上很難提供成熟的經驗,政策也難以無差別地適用於各個地方。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一個成功經驗是分散決策、地方制度適度競爭、優化趨同。在中央“頂層設計”的框架下,引導地方政府開展“基層試錯”,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通過改革試點積累經驗、發現問題、汲取教訓,尋找到適合中國特色的長效機制。房地產稅改革應遵循這一成功經驗,在中央“頂層設計”的框架下,地方政府依據各地差異化的位置和區域開展“基層試錯”。房地產稅作為地方稅種,地方政府是有試點動力的,符合激勵相容原則。同時,選取一些城市試點,一旦出現問題也不會造成大的損害,風險可控。

  再比如,選人用人機制要堅持激勵相容。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就是要求選人用人制度應當遵循機制設計的激勵相容原則。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要求我們“忠誠乾淨擔當”,還必須做到“專業”。周行長的新書《數學規劃與經濟分析》是值得我們反覆研讀,汲取智慧,提升專業性的重要著作。

  (本文作者介紹: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