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訪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的“未來之城”

中新社上海8月8日電 題:探訪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的“未來之城”

作者 高志苗 李姝徵 鬱玫

早上起床,穿衣鏡提示氣象並推薦當日著裝,模擬穿衣效果;打開冰箱,自動監測內部容量和食材儲備,智能生成購買參考清單,一鍵點擊即可在線訂購,它會提醒食品保存期限並對即將過期的食品進行特殊提示。

這是上海顯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靜遠對未來臨港日常生活的設想。“這些場景都是通過5G技術將萬物互聯,‘未來之城’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我們的日常。”

圖為空中俯瞰臨港新片區行政服務中心。張亨偉 攝

作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體承載區,臨港肩負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總體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推動各類創新資源集聚,優化產業創新生態,打造臨港“未來之城”。

“2006年我來到臨港,車開到臨港地區導航儀就顯示在海裡開。晚上我想從賓館開車到我任職的學校,因為沒有路燈也沒有標誌性建築,竟一直在繞,找不到學校。”上海建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俞曉光告訴中新社記者。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秦立卿在描述臨港變化時說:“2008年我到臨港工作,當時馬路上還有小螃蟹在爬。”

目前臨港已引進了包括寒武紀、科大訊飛、商湯科技、地平線科技在內的多家人工智能企業,以及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彩虹魚等一批高科技項目。

2018年浦東新區宣布推進張江—臨港“雙區聯動”。張江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臨港作為主體承載區,共同肩負著浦東科創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的使命。

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綜合計劃辦副主任吳群峰曾表示,張江和臨港擔負著同樣的科創使命,這意味著南北兩個區域具有相同的創新基因,而這種基因讓雙方更容易融合發展。

上海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產業發展首席規劃師顧長石說:“雙區聯動最重要的是解決張江在創新過程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張江的創新型成果需要產業化,臨港有相對充足的物理空間,能解決產業孵化轉化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條南北的科創走廊,除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還要帶動整個區域轉型升級。”

目前,“南北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已形成7個產業項目的聯動意向,覆蓋汽車、航天、能源、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機器人等領域。

陸靜遠說:“目前我們在臨港聚焦三方面內容:物聯網平台、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應用以及5G應用。我們已為臨港人才公寓提供智能租房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廠區安防平台,為園區提供智慧物業管家等服務。”

博雷頓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監黃鵬宇表示,“我們希望降低臨港燃油使用量,把燃油車變成電動卡車,然後再把電動卡車就變成無人電動卡車,把整個智能化帶到臨港。而臨港本身的產業發展就是電動化、智能化、服務化,這非常契合我們的需求。”

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塗輝招認為,發展無人駕駛對臨港本身也有重要意義。無人駕駛可以幫助臨港吸引人才,把更多的人聚集在臨港。同時,為臨港帶來產業集聚效應,無人駕駛的產業鏈很長,這為臨港產業集聚提供了支撐。無人駕駛也為臨港提供技術支撐,通過無人駕駛這個“點”帶動其它高新產業發展。(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