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生早搏是治還是不治?為您揭秘心率那點事

早搏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早搏有心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也可分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兩大類。不伴有心臟病的稱為功能性早搏,伴有心臟病的則稱作器質性早搏。

生理性早搏多由神經紊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疲勞、更年期、飲食不節製、起居不規律、消化不良、過度飲酒及吸煙或濃茶、咖啡等飲料以及頸椎病變壓迫支配心臟的神經等引起。某些藥物也可誘發早搏,包括抗心律失常藥物,即治療早搏的藥物本身也會引起早搏。成年人的早搏大多與憂慮有關。

病理性早搏多發生於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病、甲亢性心臟病等。不過,早搏並非非治不可,在早搏次數不多、無明顯癥狀、不合併心臟疾病的情況下,對患者危害不大,不需要治療。

在早搏次數較多,如24小時內早搏次數超過心跳總數的10%,有胸悶氣短、心慌乏力等明顯癥狀;頻發早搏使心臟結構造成慢性損傷,引起心肌病,或合併嚴重心臟病變,有可能因過多早搏誘發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的情況時,才需要考慮治療。

一、如何治療早搏?

發現早搏者,要查出早搏原因,評價早搏的嚴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將誘發早搏的原因去除,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無法找到早搏原因,要評估是否需要對早搏進行治療。偶發早搏,非由疾病引起,因對血液循環影響不大,一般不必治療。

頻發早搏,尤其是在心臟病基礎上可能演變為嚴重心律紊亂,或可能導致心絞痛與心力衰竭的甚至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危險的,應注意治療。

對可治可不治的早搏,既要讓患者放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又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醫生應正確判斷早搏風險,幫助患者做出恰當選擇。如果患者較年輕,心臟狀態好,即使早搏次數較多,也可以先不治療,密切觀察。患者如果有遺傳性心律失常導致死亡家族史,或早搏伴暈厥和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等情況,可能24小時早搏僅幾千次,也需要進行治療。

可以緩解早搏的藥物雖很多,但缺乏令人滿意的藥物。主要有美托洛爾、異搏定、慢心律、乙胺碘呋酮等,這些藥物的藥性多較劇烈,而且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很大,用藥的規律和劑量都不盡相同,所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治療無效的頗發性早搏,患者無法忍耐,影響生活質量或者產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者,可採用經導管射頻消融台療室性早搏。

射頻治療是將電極導管從股動靜脈途徑送入心臟,找到早搏的起源部位和經過途徑,再通過導管釋放射頻電流加熱相應部位心肌,損毀引起早搏的異常起源點或其傳導途徑,從而消除早搏,部分患者可獲根治,可避免長期用藥的不便和毒副作用。射頻消融治療不適用於相對非頻發的無癥狀性室性早博。

不頻發、癥狀不明顯的早搏患者絕不建議進行射頻消融;早搏癥狀明顯,24小時心電圖記錄早搏次數超過心跳次數的10%,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消融治療成功率較高者,醫生可推薦消融台療。介於二者之間可做可不做者,在治療的效益和風險上,醫生應作出正確判斷,並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清治療利弊。

二、如何擁有好心率?

心率是心臟搏動的速度。人每一次脈搏的搏動,都代表一次有效的心臟跳動,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就是心率。心率可通過體表脈觸及,故又稱脈搏。心跳因人而異,兒童快些,老人稍慢。嬰兒120~140次/分鐘,幼兒90~100次/分鐘,學齡期兒童80~90次/分鐘,成年人60~90次/分鐘,都為正常。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心臟發育良好,安靜時,心跳可低於60次/分鐘也屬正常。

靜息心率是指早晨剛醒但還沒有起床時的心率,最好數心跳,不要數脈搏。靜息心率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研究證實,安靜時心率偏快的人收縮壓和舒張壓都較高,且心率加快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的危險。心率越快,壽命越短。

跺腳測心率:伸出一隻手,掌心向上,用另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置於手腕大拇指根部。腳步隨著脈搏節奏敲擊地板,保持1分鐘。如果敲擊聲音及節奏如秒鐘,則一切正常。

心率分級

  • A級:55~66次/分鐘

  • B級:67~73次/分鐘

  • C級:74~79次/分鐘

  • D級:80~87次/分鐘

  • E級:≥88次/分鐘

健康人最好達到A級心率,對於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人來說,A級心率最好,B級心率良好,C級或更高的心率就一定要進行心率管理了。大量臨床觀察證實,患者心率如能達標,可以大大減少猝死、心肌梗死、腦中風等惡性事件發生。同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心率放緩贏得長壽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穩定情緒,保證睡眠,嚴格自律的生活習慣等。

三、心率過快的誘因及危險

成人每分鐘心率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鐘心率超過120次,稱為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動過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心肌病變、電解質紊亂、藥物影響、情緒激動、吸煙、喝濃茶、咖啡或酗酒等。一般人的心動過速屬於無器質病變,與社會心理應激有關,心理壓力大者更易發生,如失業、患癌、職務升降、生活環境變遷、喪偶、失子等都會誘發心動過度。

四、心動過速可引起的危害

損傷動脈,如引起血管內膜受損,發生動脈硬化和脂質斑塊形成,使動脈官腔狹窄。損傷心肌,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厚,猝死率明顯增加。損傷腦髓,可直接危及大腦、小腦和腦乾,輕者可致頭痛頭暈,重者四肢癱瘓、昏迷不醒。損傷腎臟,心動過速時,血管緊張素II升高,可引起腎功能不全,導致少尿無尿腎衰。可以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一般輕度心動過速不需要治療。而快速心房顫動(房顫,心率,100~160次/分鐘)、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心率100~220次/分鐘)、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160~220次/分鐘),可嚴重降低心搏出量,需迅速積極治療。

心室撲動(室撲)、心室顫動(室顫),則有致命危險,要立即救治。救治心動過速可用維拉帕米(異搏定)、毛花苷C(西地蘭)、利多卡因、普羅帕酮(心律平)等,靜脈注射時必須緩慢,同時觸摸脈搏或聽心音。如果心率明顯減慢或患者感覺癥狀好轉,停止注射。心率<小於90次/分鐘時必須停止注射。注射毛花苷C前要詢問患者近期是否用過該類藥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