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律失常之早搏那點事兒你了解多少

心律失常是表現為心跳不齊/心率或快或慢的一組疾病,我們重點談談較為常見的幾種,今天就先來談談最為常見的早搏。

早搏是怎回事?

正常情況下心臟的跳動由竇房結(最高司令部)控制,當下級(心臟其他部位)造反啦,提前發出衝動,即為「早搏」。

早搏,提早出現的心臟搏動,因為「早到」所以心律不齊,當然脈搏也是不齊的。要說早搏那真的很常見啦,可以說我們每個人一生一定會有,只不過有些人感覺到了,有些人沒有明顯感覺而已。

早搏最常見的感覺是心悸。「悸」的本意是因害怕而心跳,所以有早搏的人往往心神不定,坐臥不安。

要說到早搏的病因那真是多樣,大致分為功能性因素與器質性因素2大類。

1.功能性因素:激烈運動、精神緊張、長期失眠、過量飲用茶、咖啡、煙酒等,這類早搏非常多,為一過性,可恢復,僅有些心悸,不會帶來很嚴重後果。

2.器質性因素:多為心臟疾病引起,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壓性左室肥厚、心瓣膜病等;心臟以外疾病也可以引起早搏:甲狀腺功能異常、低鉀血症、肺氣腫等;一些藥物也可能引起早搏:洋地黃、化療藥物、抗抑鬱葯等。

早搏有啥不同嗎?

早搏可以發生於心臟不同部位,一般分為:

1.房性早搏,起源於心房;

2.交界性早搏,起源於心房與心室交界處;

3.室性早搏,起源於心室。其中以室性早搏最為常見,其次是房性早搏。

許多病人會擔心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更危險,實際上,單純性早搏無論房性,還是室性的危險都非常小,小到比馬路上的交通事故發生率還要低,所以有早搏的人大可不必緊張。

真正有危險的早搏絕大多數因為存在心臟病或其他疾病,所以醫生會仔細詢問病史,做相關檢查,許多病人不理解,覺得早搏吃點葯就好啦,其實找出早搏的病因比治療更重要!

一般根據早搏每分鐘發生多少分為:

1.偶發早搏:指每分鐘發作少於5次的早搏,通常不引起很明顯的癥狀,有時可能不被察覺;

2.頻發早搏:指每分鐘發作多於5次的早搏,常引起明顯心悸等癥狀。

早搏需不需要吃藥?

大家在門診會注意到,同樣是早搏,醫生有時會開抗心律失常藥物,有時又不給病人開藥,那醫生給病人開藥有標準嗎?

當然有了。

早搏需不需要治療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1.早搏是否有明顯的病因?例如情緒緊張、感冒發熱、喝茶飲酒、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電解質紊亂等等;倘若有,那麼當然是首先去除病因,治療原發疾病,病因治好了,早搏自然消失啦。

2.早搏是否引起明顯的癥狀,影響工作生活?如果說癥狀很明顯,時不時要給你來一陣心慌意亂,換誰也受不了,當然需要藥物治療;如果沒有癥狀,也就不需要吃藥。

這裡要說明的是早搏需不需治療不僅看早搏多少,更要看是否有癥狀,即使早搏很多,沒有癥狀也可以不要藥物治療。

3.早搏是否有危害?絕大數早搏是良性的,沒啥危險;但少數類型早搏可能引起嚴重心律失常,這種早搏肯定需要治療的。

此外,不管何種早搏,規律生活、放鬆心情、適當休息都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早搏怎麼吃藥?

對於需要藥物治療的早搏,咱們在這裡再說道幾句。

1.由心臟疾病引起的早搏,首先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例如冠心病要先解決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要先改善心功能,高血壓要先控制血壓等等。

2.沒有嚴重疾病而癥狀明顯的早搏,我們依據病因以及癥狀的輕重給予藥物治療。如:心理狀態不穩定,氣血虛弱,癥狀不太嚴重者可以吃一些補氣安神的中成藥;心率偏快,交感神經興奮者可以吃些減慢心率、抑製交感的藥物;癥狀較為明顯而頻繁的可以吃些抗心律失常葯。

另外,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有些注意事項諸君要謹記:

1.服藥要謹遵醫囑,有些藥物需要服用較長時間才能發揮療效(如:胺碘酮),千萬不要三天兩頭地換藥。

2.有些抗心律失常藥物需要一定劑量和服用次數才能達到療效(如:鹽酸普羅帕酮),不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隨意加減劑量,太小劑量是沒有療效的。

3.抗心律失常藥物需要一定療程,不要隨意停葯,經常碰到病人剛感覺好一點,然後停葯複發的情況。

4.服藥的同時仍需避免誘發因素(如:熬夜、吸煙、飲茶、喝咖啡等),調整生活心理狀態有時比吃藥更重要。有心血管內科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想了解更多知識內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關注我們的陽光小店店鋪,裡邊有各種健康類書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