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亞太區並購增勢強勁 並購成外企進入中國首選路徑

  亞太區並購增勢強勁 並購成外企進入中國首選路徑

  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導

  全球並購市場的火熱勢頭不減。

  根據Intralinks Deal Flow Predictor近期發布的數據預測,今年上半年亞太區宣布的並購交易宗數將同比增加14%,其中最活躍的行業為電力/能源、工業、材料行業,地區則為大中華區、印度、韓國等地。

  儘管中央政府自去年以來加強了中資企業的海外投資及監管,去年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地區的海外並購金額下跌至1370億美元,但仍創下了歷史第二高的紀錄,“走出去仍然是中國的國家戰略之一,因此未來中資企業進行海外並購的動力仍然十分強勁。”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投資銀行部主管淩瑞浩(Raghu Narain)在3月13日的記者會表示。

  法國外貿銀行隸屬於法國總資產規模排名第二的銀行集團 Groupe BPCE。由於歐洲成為越來越多中資企業海外“淘金”的熱門目的地之一,該行參與了多宗大型並購交易。

  今年3月,複星國際及北京三元食品組成的中國財團完成對法國食品及飲料製造商 St-Hubert 的收購,在這宗跨境並購交易中法國外貿銀行擔任獨家戰略財務顧問。去年,該行亦作為牽頭協調人及账簿管理人之一,協助中國化工安排並獲得127億美元的過橋貸款、採用Reg-S 規則發行債券並獲得一筆美元銀團貸款,使得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的交易順利完成。

  中資財團“抱團出海”

  在銀硃公司(Vermilion)董事長貝彼德(Peter Batey)看來,相比以往中資企業在海外並購中單打獨鬥的模式,越來越多的交易將以中資財團的形式進行,參與方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一些財務投資者。

  “這些不同的參與方可以為並購交易帶來不同的經驗、資源,從而降低交易風險,這是一個十分健康的發展趨勢。”他表示。

  近年來,傳統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基金融資在並購市場十分活躍,去年這類財務投資者參與的海外並購交易達到238宗,交易金額達到341億美元。公開數據顯示,共有 551家基金在過去三年參與了財務/戰略聯合投資,其中境外基金442家,中國民營基金96家,政府控股的基金為12家。

  “這些投資者通常擁有充足的美元資金,他們亦希望尋找一些有‘中國概念’的並購機會,比如將一些消費品牌帶回中國市場,因此中資買方出於協同效應的考慮,在報價方面更為進取。”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企業並購服務主管合夥人鮑德暐(David Brown)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2004年,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成為了中國企業第一宗大型跨境收購案。事實上,中資企業在逾十年的海外並購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根據麥肯錫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過去十多年,中企進行的約 60%的海外並購交易,也就是近300宗涉及金額大約3000億美元,並沒有為中國買家創造實際價值。

  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不斷轉向內需拉動,吸引越來越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這個龐大市場,並購亦成為他們的首選策略。“在中國這樣的市場,很多行業外資已經很難直接進入與本土的企業進行直接競爭,因此並購或者成立合資企業便是更好的戰略。”銀硃公司管理合夥人Marcus Shadbolt坦言。

  他續稱,對於這些有意在中國本土進行並購交易的企業而言,估值差異是主要障礙之一,“這主要反映了中國股市的股指水準。對於一些來自經濟增速遠低於中國的外資企業而言,很難接受中國市場如此高的估值水準,買方與賣方需要克服較大的估值差距。”

  “一帶一路”新機遇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下,中資企業在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的並購動作頻頻。根據Mergermarket的統計顯示,去年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境外並購交易總量達99筆,交易金額總計474億美元,相比2016年257億美元的交易總額大幅增長84.3%。

  “未來數十年,中國仍將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這意味著未來相關沿線地區的基建、自然資源、工業等行業仍存在巨大的並購交易機會。”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首席執行官Alain Gallois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以拉美市場為例,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2017年的五年間,中國投資者對拉美進行了40宗並購,總計價值達286億美元。不斷發展的數字化和拉美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在改變投資方向。預計未來拉美並購活動不僅包括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還將轉向消費品、技術、金融服務和醫療保健。

責任編輯:郭一晨 SF16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