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子女奉獻就一定是美德嗎?看後感觸極深,所有人都該看看!

掌上夥伴,伴您夕陽

今天看到一篇關於子女的文章,許多老年朋友們都表示深有感觸,特將此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為子女奉獻就一定是美德嗎

為父母的倘若今生求不得大富大貴、光宗耀祖,似乎也應該別弄得太狼狽、太辛苦,不必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兒女,更不必將所有的苦難與不幸都由自己扛著。如果這樣,我覺得太讓人看著不舒服。

自身的幸福和快樂也很重要。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地創造和贏得自身應得到和應享受的那一份,適當適量地給予兒女一些幫助和照顧才是最合理、最有積極意義的人生模式……

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父親》,歌詞裡有這樣的描述:

撫摸你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你鬢角露了白髮,不聲不響你眼角上添了皺紋……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隻償了三分……有老有小你手裡捧著孝順,再苦再累你臉上掛著溫馨。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還沒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歌詞裡不斷出現的「艱辛」「白髮」「皺紋」「再苦再累」以及「苦澀」這些令人不愜意的辭彙,無疑是在證明「我」的父親這一生並不是一個幸福之人,而是幸福的反面。

那麼,「我」的父親形象是不是所有具有「好父親」的普遍意義呢?簡而言之,莫非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這樣一位隻嘗了人間「三分」甘甜,卻吃了「十分」苦澀,活得並不滋潤和欣慰的父親嗎?尤其歌曲的結尾更是讓人糾結,「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還沒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我們知道,詞作者這樣獨具匠心的「遣詞造句」必然會觸及人們心理的脆弱處,以博得同情和呼應。再加上演唱高手的心領神會和配合默契以及憑藉紮實功底的激情演出,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們那感恩、向善的敏感心理,其實也是最脆弱的那根神經,結果使這支歌響徹祖國各地、紅遍大江南北……

然而在我看來,如果只有父親做出巨大奉獻和犧牲才可以換來兒女的幸福抑或所謂的前途之類,似乎大可不必。如是,父親也好兒女也好,都不算完美甚至完整的人生!誰也不必不顧一切地為誰怎樣怎樣,況且你付出太多了往往適得其反——因為習慣了,倘日後你的付出有些「縮水」,兒女們會心生疑惑態度變化甚至反目成仇的……

別以為只要你為兒女付出就是應該的,一切行為都有一個最合適的尺度。比如,為了兒女能讀大學,你節衣縮食,一天做兩份工作……這也許在旁人看來是「獻愛心」,是「天經地義」,是「中華美德」,但是我卻認為這是得不償失之舉。

第一,你透支自己的健康;第二,已經讀大學的子女應該清楚靠父母的打工是供不起自己的花銷的,假如再忍心讓父親受苦受累受傷,最終功成名就也沒有任何意義。

靠子女不如靠自己

誠如著名作家龍應台所言,「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父母似乎應該為子女犧牲一切。

你給予他們愛,他們卻不一定會回報給你同等的愛,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射出的箭。弓箭手遙望未來的箭靶,用儘力氣將你拉開,使箭射得又快又遠。

當子女長大獨立,有了自己小家後,有些時候只能靠我們自己,卻不能奢望子女,因為他們不會隨時隨地都能出現,幫你解決。

所以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退休以後,喜歡吃就吃一點,喜歡穿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一點。

不要再刻薄自己,時日不多,要把握住。多把住一些錢,把自己的後路退路都安排得妥當。

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管管自己。

不要害怕生老病死,坦然對待人生常態,人生最後一段沒有什麼好怕,早有準備就不會難過。

寫在最後的話,朋友們,珍惜我們現在的時光,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精彩推薦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