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蔥豉湯——在家都能把感冒治好的良方!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小兒感冒,一定要去醫院嗎?何不自己來搞定。可試用蔥豉湯。此方藥性平和,不傷正,且有良效。

每年冬天,醫院裡最忙的可能就是兒科,而最焦慮的當屬家有小孩的家長。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小兒感冒頻發,幾乎每家醫院的兒科都擠滿了排隊候診的孩子和家長。其實,小兒感冒在初期,完全可用中醫迅速治癒,不必一定要去看醫院的。

祛除寒邪,建議用蔥豉湯。此方既平和,又速效,且藥味簡單,藥效獨特,凡因受寒而感冒者,都可試服。

一、蔥豉湯配方

我常用的配方:淡豆豉50克,大蔥白3根,加水600毫升,大火煮至100毫升,頓服,即可發汗。如果不出汗,加葛根10克,升麻10克,麻黃10克,再服一付即可。

另外一種配方增加了黃酒和白糖,其方:連須蔥白三根,淡豆豉20克,加水500毫升,大火煎至沸騰,再加黃酒(紹興老酒或即墨老酒都行)30毫升,再煎至沸騰,即可倒出,並加入白糖適量,既可補益中氣又可調整口感。趁溫服藥,服後蓋被取汗。

二、蔥豉湯方解

此方解表和中。大蔥辛溫通陽,淡豆豉辛涼解肌,發表升散,二者皆有發汗之功。感冒寒邪,邪初在表,可服此方以解散之。

蔥豉湯應用最為靈活,彭子益說:「凡用蔥豉湯,舌有黃苔,無論潤燥,均用。蔥豉能消散胃滯也。如外感初時惡寒,後雖單發熱,只要鼻塞身痛頭痛,仍宜用之.....蔥頭帶須一個,豆豉三十粒為最輕劑.....蔥豉湯,四季感寒,鼻塞發熱,均可用之。」

《肘後方》雲:「傷寒有數種,庸人卒不能分別。今取一葯兼療者,用蔥白一虎口,豉一升,水煮頓服,汗出即愈」。

《醫方集解》謂:「此足太陽葯也。蔥通陽而發汗,豉升散而發汗,邪初在表,宜先服此以解散之」。

三、蔥豉東加味法

張元素雲:蔥莖白,通上下陽氣。合而用之,故能通治數種傷寒。然其方亦有數變:一加葛根三兩;一加升麻三兩;若不汗,更加麻黃三兩,助之散也。一加米三合,益氣以出汗也。一加童便三升,汗出於陽而生於陰,火多者宜之也。深師又加烏梅十四枚,葛根半斤,兼治煩滿也。

《聖濟總錄》雲:蔥豉湯亦可加人蔘、萎蕤、羚羊角,治勞風項強急痛,四肢煩熱。

《千金方》雲:蔥豉湯可加梔子、黃連、黃柏、大黃各半兩;一加生地、石膏各八兩,生葛四兩,為表裡證治之別。

由此可見,歷代醫家多重視此方。若能以意斟酌,投之必有效驗,的確是一個治療感冒的良方。

古人加味法,用藥頗重。古時一兩約為15克,三兩則為45克。一斤約250克。今時用量不必過大,可減輕,亦有良效。

四、論大蔥

大蔥不僅可做調味品,而且還能防病治病。蔥味辛辣,性溫,入肺、胃二經,具有解表散寒、通陽抑菌之功效。

一則,大蔥是良藥

梁代大醫陶弘景著《名醫別錄》,其書記載:「蔥,可除肝中邪氣,安中,利五臟,殺百葯毒。」明朝醫學家李時珍說:「蔥,乃釋家五葷之一,生辛敞,熟悉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

蔥全身皆可入葯。帶須蔥白外用能散寒發汗,內服可通陽止痛;蔥葉可利尿,蔥籽能強壯,蔥汁擅解毒。

二則,關於大蔥的藥方

大蔥白3根,加生薑3片,水煎服,治風寒感冒,發燒,頭痛;

生蔥白、生薑各15克,與食鹽少許,搗成糊狀,用布包好,塗撩手心、腳心、前胸、後背及肘窩、腋窩,可發汗退燒;

嬰兒感冒吐奶,可用蔥白2-3根,切碎,加入一小杯人乳,上屜蒸透,取乳汁分數次喂服,療效極佳;

小兒麻疹出不透,可用帶須蔥白搗爛,敷在肚臍上,疹子很快就能出齊;

生大蔥搗爛,外撩局部,可治蜂蜇傷。

蔥豉銀梗湯:大蔥白三根,淡豆豉30,金銀花10,桔梗10,薄荷6,梔子10,連翹10,淡竹葉10,炙甘草6,治療咽喉腫痛,鼻塞流涕,外感風寒頭痛,扁桃體腫痛等。見《通俗傷寒論》

蔥棗湯:大棗20枚,大蔥白7根。將紅棗洗凈,用水泡發,切開,放入鍋內,加水燒沸,約20分鐘後,再加入洗凈的蔥白,繼續用文火煎10分鐘即成。服用時吃棗喝湯,每日兩次。此湯具有補益脾胃、散寒通陽的功效,可輔治心氣虛弱,胸中煩悶,失眠多夢,健忘等病症。

蔥豉桔梗湯:大蔥白3-5根,桔梗6克,梔子10克,淡豆豉15克,薄荷6克,連翹6克,生甘草6克,淡竹葉10克,水煎服,日一劑。此方辛涼解表,疏風清熱。用於風溫、風熱初起,頭痛身熱,微寒無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乾,心煩口渴,舌尖紅赤,苔薄黃,脈浮數。現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見上述癥狀者。見《重訂通俗傷寒論》

蔥豉黃酒湯:淡豆豉15克,大蔥須30克,黃酒50克,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鐘,再加洗凈的蔥須,繼續煎5分鐘,最後加黃酒,出鍋。解表和中。適用於風寒感冒。趁熱頓服。見《孟詵方》

蔥豉粥:淡豆豉30克,蔥白1握(去須,切),大米60克,上藥用水600毫升,煮蔥、鼓取汁220毫升,絞去蔥、豉,入米煮作粥,不計時候食之。主治骨蒸煩熱,咳嗽,四肢疼痛,時發寒熱。見《太平聖惠方》

蔥豉荷米煎:鮮蔥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薄荷3克,大米10克,和中發汗。主小兒傷寒初起一二日,頭痛身熱,怕冷無汗者,水煎,溫服。見《重訂通俗傷寒論》

五、論淡豆豉

淡豆豉,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發酵加工品。淡豆豉既是食物,也是中藥。其味苦、甘、辛,性涼;歸肺、胃經;氣香宣散。有微弱的發汗作用,並能健胃,助消化。

《釋名》雲:「豉,嗜也。五味調和,須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豉有淡鹹二種,淡者入葯,故名淡豆豉,又名香豉。」

淡豆豉功效:解肌發表,宣鬱除煩。主治外感表證,寒熱頭痛,心煩,胸中煩悶,口舌生瘡,虛煩不眠。

《名醫別錄》雲,淡豆豉「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急,兩腳疼冷。」

李時珍曰:「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窨,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又能止汗。孟詵治盜汗,炒香漬酒服。《肘後》合蔥白煎,名蔥豉湯,用代麻黃湯。通治傷寒發表,亦治酒病」。

現逢冬季,氣象寒冷,小兒猝然感冒寒邪,容易出現惡寒、發燒、身痛、咳嗽等不適。若不方便尋找明醫,建議家長可自己選擇一個以大蔥白及淡豆豉所組成的湯方,必有良效。其實,大人感冒,亦可用此方取效。

若感冒已久,或癥狀較重,建議不要自己處理,應該及時去看醫生,千萬別耽誤了治療。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