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與抑鬱症、焦慮症

以往人們認為,腸道只是負責食物消化吸收的器官,殊不知,人的喜怒哀樂也與腸道息息相關。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我們的顱腔記憶體在一個早已被人們熟知的大腦,在我們的腸道內也存在著一個鮮為人知的腸腦。

俗話說「氣得吃不下飯」,情緒不光影響人的食慾,也影響胃腸道的功能。有的人在不開心的時候會暴飲暴食,也有的人不開心時會食慾銳減,甚至面對自己平時最喜愛的食物也毫無興趣。這是因為在異常的情緒狀態下,中樞神經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影響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腸道的蠕動等,導致食慾降低。

通常這種情況是暫時的,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情,食慾就能得以恢復。然而,胃腸道不適也會影響人的情緒,中國有句古語「胃不和則臥不安」,胃腸道功能紊亂也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甚至失眠。所以,如果經常性的食慾不佳,會進一步導致消化道功能的紊亂,進而影響人的情緒,甚至出現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抑鬱症和焦慮症是近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精神心理障礙性疾病。研究發現,抑鬱症的發生可能與大腦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濃度下降有關;焦慮症則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神經遞質,特別是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急劇變化有關。不要以為這些神經遞質的變化僅僅是頭腦的問題,要知道腸道也擁有一套獨立的神經系統,能夠獨立的工作,也能與大腦相互合作。腸道和大腦之間通過腸-腦軸進行雙向信息交流。因此,腸道也會影響頭腦。

在人體腸道中定居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它們與人類處於共生狀態,是生物經過億萬年互惠互利、協同進化的結果。腸道微生物在腸道與大腦進行信息交流,維持宿主正常的生理功能。當腸道菌群的平衡遭到破壞時,各種疾病極易隨之發生。腸道微生物的改變也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改變,進而影響宿主的行為,比如產生抑鬱和焦慮心境等。無菌動物是評估腸道菌群對宿主大腦功能影響的常用動物模型,研究發現,腸道內無任何活微生物的無菌小鼠表現出焦慮樣的行為減少,但會更長時間地做出冒險行為;重建腸道菌群則能夠糾正這種行為。

同時,感染腸道致病菌的動物通常也會表現出抑鬱和焦慮樣行為,說明腸道菌群的改變與宿主的抑鬱和焦慮行為相關。

腸道微生物為何有如此之大的魔力?

因為幾乎所有參與控制和指揮大腦活動的神經遞質在腸道中都能找到,包括人們熟知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等與情緒相關的物質。不僅如此,腸道中還能合成神經肽、腦啡肽等影響精神狀態的物質。研究發現,腸道神經元產生的多巴胺跟大腦中產生等量,而多達95%的5-羥色胺都由腸道合成。儘管腸道中的腸嗜鉻細胞參與合成5-羥色胺,而合成多少可不是完全由人類自身的感受說了算,腸道微生物在合成過程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實驗發現,無菌小鼠血液中的5-羥色胺的含量,要比正常小鼠低大約60%;而當重建無菌小鼠的腸道菌群,5-羥色胺在血液中的濃度會顯著上升。

顯然,當腸道菌群的平衡遭到破壞時,菌群結構和數量發生改變,腸道中5-羥色胺的合成也勢必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情緒。小膠質細胞相當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巨噬細胞,參與中樞神經系統很多疾病的發生。研究發現,宿主的腸道微生物持續控制中樞神經系統中小膠質細胞的成熟和功能,無菌小鼠全身的小膠質細胞都會出現缺陷,細胞數目的比例會出現變化,而且出現發育不成熟現象,直接後果是損害免疫反應,進而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由此可見,維持腸道正常菌群的穩定和平衡,是保持健康心態的重要因素。

飲食則是影響腸道微生物穩定和平衡的重要因素。飲食不規律、嚴重的偏食或挑食、過飽或過飢都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現代飲食習慣的改變也嚴重影響腸道菌群的結構。在過去人們的生活中,沒有冰箱儲存食物,沒有加氯消毒的自來水,沒有抗生素,沒有添加劑,吃的都是未經加工或經過簡單發酵的食品;而現在人們使用冰箱存儲食物,喝加氯消毒的自來水,濫用抗生素和添加劑,吃的都是精加工食品。這些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嚴重影響了腸道菌群的結構甚至數量。

對比以往的研究數據發現,人體內腸道微生物的數量越來越少。數量龐大的微生物能夠覆蓋滿整個消化道的表面,形成一層天然的保護屏障,保護機體免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就如同在鐵板上刷上一層油漆以免鐵板生鏽;而當微生物的數量越來越少,不足以覆蓋滿整個消化道表面時,未被微生物保護的部分則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導致腸道不健康的狀態,就如同在塗滿油漆的鐵板上劃了一道口子,久而久之,整個鐵板就被腐蝕了。

面對美食的誘惑,你該如何選擇?

擺在你面前的是兩盤同樣的食物,一盤色香味俱全,一盤平淡無奇、味道一般,殊不知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是由各種著色劑、香料和調味劑等烹製而成。大腦通常會引導你選擇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而這樣的食物又會影響你的腸腦;然而選擇平淡無奇、味道一般的食物可能滿足了你的腸腦,卻滿足不了你的大腦。面對美食的誘惑管不住自己嘴的人,久而久之,腸道就可能真的會變得像那塊生鏽的鐵板了。

首先,少吃油膩食物多吃粗糧和果蔬

長期高脂肪的飲食會增加腸道中有害細菌的數量,導致這些有害的腸道菌產生過量的內毒素,進而肆意改變腸道的通透性,輕則導致食物過敏,重則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粗糧和果蔬能夠為身體提供足夠量的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在腸道內分解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既可以為腸道內有益細菌提供營養,促進有益細菌的生長繁殖,也可以參與正常的脂肪酸代謝,防止過度的脂肪積累。

其次,飲食均衡,不偏食、挑食也是健康的重要條件

腸道中不同的微生物需要攝取不同的營養保證其各自生長繁殖,偏食、挑食可導致幾類細菌群的過度繁殖,長此以往,腸道菌群結構趨於單一化,降低自身微生態多樣性,不利於腸道健康。均衡的飲食,能夠保證腸道中不同種類的細菌均衡地生長與繁殖,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促進身體健康。

再次,適當節食

研究發現,適當節食,也就是七分飽,有利於腸道有益微生物的繁殖。過飽會造成消化道上遊好的微生物來不及消化而讓豐富的營養直接進入消化道下遊,讓下遊的有害菌也獲得原本不該獲得的大分子營養物,於是體內有害細菌會如魚得水般大量增殖,導致腸道菌群平衡被破壞的同時,可能向身體內部釋放神經毒害物質,如氨、硫化氫以及吲哚類的惡臭物質。

最後,適當補充益生菌是最直接的方法

自製優酪乳、泡菜、腐乳、黃醬、乳酪等益生菌發酵的食品是非常好的選擇。好的微生物不僅可以再建腸道益生菌的平衡,還能讓人有十分愉悅的心情。要想長壽,必先「腸壽」,合理飲食,滿足腸腦,吃出好心情!

覺得不錯,請分享和點贊喲↓↓

了解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NS乳酸菌』——您的伴侶!與你分享健康科學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