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瑜伽正位,為什麼你可以不同?

大多數人對瑜伽的認知是一定要柔韌性很好,才能練得好,我承認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後來,當我了解了之後才發現,瑜伽和柔韌性強弱並沒有多大的關係,有時候看著一個人的身體很柔韌,體式很漂亮,可是體式究竟做正位沒有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例如:一個人身體的柔韌性很好,在做體式的時候卻往往越容易忘記去在意體式正位與否。與此相反,一個身體僵硬的人身體有拮抗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習練的過程中往往會更加去注意力的方向和身體的擺放。

因此,在做體式的時候,習練者除了觀察這個體式好不好看,有沒有做成和老師「一樣」的時候,還必須知道身體每一個部分、每一塊的肌肉、每一塊骨骼應該擺放在哪個位置,應該怎麼調整位置,應該怎麼使其正位。

我不知道瑜伽經典有沒有和順位(正位)對應的梵文詞,就我粗淺的了解,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順位(正位)這個詞都是源自英文單詞alignment。我翻了一下韋伯斯特大詞典,alignment的意思是「the state of being arranged in a line or proper position.」 - 被安排成一條線或者被安排至合適位置的狀態。如果我們說這就是我們瑜伽練習中體式順位的定義,那麼瑜伽界的大半壁江山應該都會點頭認同吧。而且瑜伽界的大半壁江山同時還會認同的是順位是瑜伽練習的基石。

如果順位(正位)對於瑜伽練習這麼重要,我們做的又幾乎是同樣的那些體式,為什麼同樣考題沒有標準答案呢?大家為什麼不能緊密地團結在一個瑜伽半壁江山的領軍大咖周圍而認同一個順位(正位)標準呢? 如果順位(正位)是可以不同的,那麼一個練習者怎麼才能在瑜伽墊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線和合適的位置呢?

要想跑,先學會走。學草書,你得先從楷書開始; 要用一個一個字一筆一劃地臨摹; 一開始,你怎麼寫怎麼難看,手抖字歪;但你慢慢練習,有一天你不用臨摹可以照著字帖寫了,經過長時間地練習,你越寫越好,說不定你都能練成和書法家。你的字被別人拿去臨摹,成了書法的「順位」標準。

瑜伽和這個上面講的書法練習的例子沒有區別。 你肯定剛開始要學習最基礎的東西,手放在這裡,腳放在這裡,眼睛看哪裡... 沒有順位(正位)這些最基本的限定,你的練習就沒有參照的法則。 沒有這些「順位」的標準,大多數練習者也不可能在瑜伽之路上精進,因為他們的練習就會超級依賴老師的當面指導和調整而不能自我練習精進。

在瑜伽課上,老師都是根據平均水準做課程指導,而老師必須給出一定的指導 (你有沒有上過一個課,老師說怎麼感覺好就怎麼做吧)。這樣的課是合理的,但是這個」順位「指導,就是線和合適的位置指令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是最完美的,甚至可以說對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平均水準」。

那麼究竟什麼是正位?正位就是一個體式理想的樣子。每個人身體不一樣,每個人不同時間不同狀態的正位也應該不一樣,所以正位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不同的瑜伽體系對於身體在太空中位置的安排有不同的著重。 不同的老師根據她們受到的不同傳承的影響會對這些順位原則有不同的解讀。一些體系和老師比較嚴謹另外的體系可能在順位要求上相對不那麼嚴格。就某種程度而言, 這些體系和老師都是對的,同時也都是錯的。

可能會有一些在技術層面上比另外一些更合理點,但是沒有一個順位準則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兩個身體是一模一樣的, 甚至同一個身體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一樣的。

你可以在各種地方的瑜伽館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告訴課上的所有人腳要平行站立,但是你環顧一下教室就會看到教室中一半的人從膝蓋開始看上去都很不舒服。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有人的腳跟向外偏,有人向內偏,有人膝蓋超伸,有人膕繩肌緊,有人松,有人胯向左歪,有人胯向右歪,有人羅圈腿,有人腿有各種不直,總之是每個人都造物主賜予的各種光榮。

如果我是個羅圈腿,我瑜伽的時候雙腳要平行站立,我順了位一切都會OK了對嗎?錯! 那麼我羅圈腿我就按照我的舒服的方式去做,過段時間我就不會那麼羅圈了對嗎?錯!

到底要腫麽辦!!

順位(正位)的原則是有用的,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如何在一個太空中操作自己的身體,它給我們動作方向上的指導。 比如在羅圈腿案例中,你需要把腳向腿轉圈的方向側一點點,不要雙腳完全平行。

這就是說,順位(正位)的原則要能夠幫助緩解因為基因和習慣造成的關節自然損傷,不是強迫身體必須呈現標準位置,而是慢慢地從缺陷的方向向標準的方向過渡。

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樣的身體。永遠記住:體式給你帶來的感覺,比它看起來的樣子重要多了。

都說做瑜伽不要和別人比,或者很費力去做一個更加完美的體式。另外一個聲音說,理想的正位就是書中展現的樣子、描述的樣子、努力的目標、正確的藍本。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權衡?

你怎麼做體式才是最重要的!

正位不僅僅是把體式做得很漂亮。應該是說,正位可以讓體式做起來更加安全。通常涉及到骨頭的正位,為了身體的穩定和減少關節的受傷。

瑜伽教學和習練中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然而又是最有趣的事情是:沒有什麼是靜態的。 但是人們特別容易根據習慣行事,改變又特別的難。

順位(正位)原則不是教條,有句話說: rules are made to broken 規則就是為了給打破用的。 在瑜伽練習中,我們根據口令提示來擺出身體造型,好有一個體式的基本概念從而能夠進入體式並且找到感覺。但是聽老師的同時還要聽自己的, listen to your body,這也是練習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層面。

也許你可以模仿一個高難度(或者簡單)的體式,但是沒有正位就容易受傷。學瑜伽要學會接納,接納的一部分就是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接受幫助。在現代瑜伽中,意味著正確使用輔具,比如艾揚格瑜伽。用輔具,可以做到安全的正位。

我們要有足夠的分辨力去明白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正位。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身體,沒有人能感受你身體的感覺。

當我們看到老師做一個體式,要有勇氣去嘗試,不要被高難度的體式嚇到了。我們去模仿、練習時,要感受體式帶給我們的感覺,去感受一下是否需要幫助,然後去接納幫助。

最後我還要講一下現代瑜伽之父克裡希那瑪查亞的故事,他教了很多學生;其中就有艾楊格派的艾楊格大師,和阿斯東加開山人Pattabhi Jois; 當然那個時候都是師徒傳承,沒有什麼教「平均水準」的問題;肯定的是這兩個人都是克上師親授的學生,但是他們兩個人最後沒有都成為克裡希那瑜伽學派大師,而是各開一派傳承,而且風格如此迥異。這個故事就說明瑜伽的順位順的是獨特的個體,每一塊料有其獨特的用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