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招商銀行遭遇49億風險敞口 凸顯非息和管理軟肋

招商銀行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銀行,所以很多人把生女兒報喜叫招商銀行。

5月27日,招商銀行將召開股東大會,審議2018年年報等是事項。而就在股東大會前夕,招商銀行暴出二個案子高達49億的理財風險敞口,招商銀行的理財端口風控出了什麽問題呢?招商銀行對於這些合作難道沒有內部評估?

根據國家開放的日程,總有一天當更多金融開放之後,總有一天,招商銀行不能再享受息差躺贏的待遇,那麽招商銀行怎麽辦?而投資者的14億+35億損失對於招商銀行的糾纏或許能夠給招商銀行一味清醒劑。

表面上,這是理財投資出了問題,而其本質,是管理出了軟肋!時間顯示,這些事情就是發生在2014年-2017年,而招商銀行現任行長田惠宇是2016年上任。看股東們如何在股東大會上說吧。

14億+35億=49億 招商銀行起訴廣東錢端和光大證券

息差賺錢一直是銀行躺贏的做法,但所有銀行也知道,隨著市場化的深入,純粹依靠息差的日子會越來越少。這就是為什麽招商銀行最近多年來一直試圖通過理財等方法,通過創新業務開拓新的道路的原因。但是,正是招商銀行的二個創新業務小企業E家以及理財產品的投資給招商銀行帶來帶來風險敞口,已經露出水面的廣東錢端和光大證券的糾紛涉案金額就達到49億。

錢端案:14億人民幣招商銀行完全脫身恐怕有點困難

有關錢端案的來龍去脈撲朔迷離,來自法院的公開信息顯示,現在招商銀行已經把廣東錢端告上法庭,廣東錢端也已經起訴了招商銀行。招商銀行要在此案中完全脫身恐怕有點困難。

凌通社歸納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曾經,招商銀行為了趕上科技金融的浪潮,搞了一個小企業服務的項目,事實上就是P2P(感覺有點類似於阿里巴巴的小企業融資服務),不知道是因為自己的沒技術還是騰訊之類大佬不合作,招商銀行找來一家叫做錢端的企業提供科技服務,P2P就是你懂的,一端是企業需求(招商銀行提供),另一端是錢(一般投資者提供),招商銀行就是通過居間服務盈利。那時候招商銀行把這個產品清楚地標明叫做招商銀行旗下產品。

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反正按照招商銀行的說法雙方不合作了,但錢端還是繼續在運行這個項目(錢端說法是沒停止合作),所以錢端做了14億的生意,但估計就是把錢搞到其他地方去了,so,暴雷了!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都沒這家企業

招商銀行-錢端 口水戰時間序列

1

3月14日 招商銀行起訴錢端

2

5月 錢端公告“產品無法履約與招商銀行有關“

錢端5月上旬在自營APP發通告表示,“產品無法履約與招商銀行有關。

3

5月27日:招商銀行表示已於2017年4月終止了與錢端的所有合作

招商銀行發布《關於廣東錢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蓄意捏造事實侵害招商銀行權益誤導相關投資者的澄清聲明》

公告稱,“近期錢端通過其經營的錢端App向相關投資者公告,聲稱投資產品無法按期履約與招商銀行相關。”

招商銀行表示,已於2017年4月終止了與錢端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銀行與錢端及錢端App無任何關係。招商銀行指出,錢端未經該行同意擅自使用招商銀行標識和名稱,誤導投資者。對此侵權行為,招商銀行已向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舉報,並向法院提起訴訟,目前法院已做立案處理。且該訴訟與錢端App具體投資產品是否如期兌付無關。

4

5月28日 錢端公告合作協議長期有效

錢端表示“招商銀行與錢端沒有任何關係,與事實不符。因為2017年4月後,招商銀行仍持續在錢端APP上發布、銷售投資產品,且一直對錢端APP各方面工作進行督導。”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的有關約定,合作協議長期有效,除非一方提前三個月通知另一方並就已開展的業務協商處置方案後,方可解除。至今招商銀行並未對逾期資產協商出具處置方案,故其無權解除合約。”

錢端5月28日同日發布的另一則通告則是收集投資人身份信息的通告。為妥善解決與招行的合作協議糾紛,現請各投資人盡快提供身份信息給錢端。

5

6月21日 招商銀行稱警察機關已經立案

6

法院信息顯示錢端告招商銀行的案子8月14日開庭

倒霉的是9000個投資者和招商銀行yourself

根據某投訴網站的統計,本次錢端暴雷的投資者大概9000多人,資金14億,目前看來,錢端和招商銀行都已經啟動了甩鍋行動,投資者當然處於最弱勢地位。關鍵是,凌通社相信,大部分投資者購買這一產品一定是衝著招商銀行的金字招牌來的,因為錢端產品的利率只有5%左右,沒有到不必同情的高利P2P階段。

自己約的炮閉眼也有打完,這才是負責的表現。

目前看,錢端是不大可能出錢的,而假如先解決招商銀行和錢端的官司,投資者的希望可能也是遙遙無期,就凌通社看來,雖然投資者自己肯定也有一定的責任,但招商銀行肯定有監管的責任。因為,和其他所有的案子不同,招商銀行是非常明確的曾經參與和推動過這個項目。

根據過往的經驗看,投資者選擇維權的對象會是招商銀行,其實,拿陸金所來說,哪怕只是作為一個銷售平台,個別產品暴雷只有也是被投資者無休止的維權。

招商銀行沒做過風控調查?

招商銀行現在已經是兆市值,Q1的淨利潤就達到254.97億,所以凌通社覺得14億的風險敞口對招商銀行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但凌通社納悶的是,當初招商銀行為什麽選擇了這樣一家公司合作呢?

1

就從公司介紹看看不出什麽這是一家和招商銀行對等的合作公司

2

注冊資金看相當於一家空殼公司 和招商銀行不要證明資質量?

工商信息顯示,廣東錢端有三個股東組成,都是認繳資金,實際出資無信息。根據凌通社的一般了解,各大行對於商品和服務的採購都採用招標形式,起碼的到位的注冊資金是第一需求,比如記得有個朋友說想要參加國開行的招標,國開行就明確少於500萬實際注冊資金的不行。

凌通社也奇怪,首先,招商銀行這樣一家牛逼轟轟的銀行,自己的金融科技實力連一個APP都乾不成?假如自己乾不成,可以找前幾年如日中天的馬雲馬化騰合作吧,看馬明哲就是這樣做的,而不知道招商銀行為什麽要交給這樣一家公司呢?對於如此重大的一個創新服務有沒有招標呢?

3

錢端的大股東股權早被司法凍結

早在2017年,錢端的大股東的股權就被司法凍結,招商銀行這麽大一個銀行,就沒部門對相關的合作夥伴進行風險監控和分析?

依靠公開信息,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招商銀行今後可以把這個事情承包給凌通社來做。

4

錢端的官方網站到現在看起來還是招商銀行的親戚

當初招商銀行的產品:平安證券風險提示說清楚了

二、小企業 E 家:

打造小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樞紐 2013 年以來,招行的小微企業規模持續攀升,成為全年小微貸款規模增長絕對量最大的上市銀行。同時,於 2013 年 4 月份正式推出了專門面向中小企業客戶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 小企 業 E 家,我們認為這是公司線上線下小企業業務模式的重要創新。按照招行對小企業 E 家的定位,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小企業 E 家圍繞中小企業“存、貸、匯”等基本金融需求,創新開發了企業在線信用評級、網 貸易、惠結算、我要理財等互聯網金融產品,並實現了與銀行中後台系統的對接,初步形成了 從客戶接觸、跟進行銷,商機發掘、產品銷售到在線業務辦理的全鏈條“O2O”(online to offline)經營模式。

 與廣泛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異業合作,小企業 E 家整合研發了 E+账戶、商機平台、企業雲服 務、企業商城、在線財務管理、投融資平台等創新的互聯網應用; 小企業 E 家投融資平台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全新模式的嘗試和探索,利用銀行風險識別和風險 管控能力,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銀行信息見證服務,實現資金供給和需求者間對稱的信息、 資金互動。

我們認為招行小企業 e 家的信貸模式可以理解為供應鏈融資的線上金融化。我們理解,招行開展此 項業務為獲得以下方面的利益:

1)由於銀行額度、存貸比限制,使得銀行一部分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招行開通此項平台服務, 除了可以留住那些沒能滿足貸款需求的優質客戶,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融資渠道。

2)不耗用銀行自身資本和現金流,僅相當於一筆表外的信貸承諾業務。同時又能夠創造一塊增量 的中間業務收入。在資產證券化無法完全推廣實施、已有的理財\同業創新業務可能被嚴格限制 的情況下,借助互聯網平台向資管銀行轉型,可能成為又一新興的信貸騰挪途徑。

我們認為可能存在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監管層對於該運作模式的認可程度。由於未有明確條例指出銀 行開設類似 P2P 融資平台的法律規範,因此招行通過互聯網進行撮合,同時提供的銀行兌付憑證的 可靠性和有效性,仍有待監管層的明確批複認可。

35億光大案:招商銀行就沒對這麽的項目

進行過評估?

招商銀行最近卷入的另外一個案子是 光大銀行的世紀大雷。對於這個具體的案子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看下面這個鏈接。在此凌通社不再多說。

5月31日晚間,光大證券公告,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收到上海金融法院應訴通知書。招商銀行對光大資本提起訴訟,要求光大資本履行相關差額補足義務,訴訟金額約為人民幣34.89億元。

目前,因相關事項,光大資本及其子公司經自查發現名下相關銀行账戶、股權及基金份額已被申請財產保全,涉及相關銀行账戶資金約為57.76萬元;相關投資成本約為43.88億元。

簡單地說,招商銀行拿出巨額理財資金給光大銀行去做這大雷生意,只是簡單地和光大銀行簽了一個協議,輸了你陪!大家是不是簡單招商銀行的做法就和所有散戶一樣呢?老子不管你投資什麽,反正保本!這麽大一個項目,作為出錢最多的一家,就沒有做一個最簡單的可行性調查?現在看,招商銀行雖然已經取得了光大的抵押,但最後誰輸誰贏還不知道呢,招商銀行理財的錢錢還是在風險敞口。

未來:非息收入做不好怎麽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