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了這麼多年降糖葯,你對磺脲類藥物了解嗎?

磺脲類藥物是口服降糖葯家族中的元老之一,經過迂半個多世紀的臨床考驗,至今在降糖葯中仍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其降糖作用確切、物美價廉、方便實用,深受廣大糖尿病患者青睞,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用藥。但同其他藥物一樣,它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充分了解其優點與不足,正確使用,才能使之成為克「糖」製勝的法寶。


一、磺脲類藥物的作用機理和特點

此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發揮作用的前提是病人體內尚存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所以這類藥物對1型糖尿病或胰島功能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無效,比較適合於用胰島功能尚未完全喪失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人。

由於磺脲類藥物所刺激出的胰島素分泌需要經過1.5小時才能達峰,為使胰島素分泌達峰時間與餐後血糖達峰時間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後血糖,故建議在餐前半小時服用。

磺脲類藥物降糖作用強,無論對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都有作用,平均能使糖化血紅蛋白(HbAlc)下降1%~1.5%,磺脲類藥物主要在肝臟分解、滅活,分解產物主要經腎臟排出體外,故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時該類藥物應禁用,只有「糖適平」例外,該葯代謝產物95%是由膽道排泄,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仍可服用。


二、怎樣合理選用磺脲類藥物

使用磺脲類降糖藥物事前應請專科醫生作全面的檢查,了解自己的胰島功能、體重指數以及肝腎功能狀況,明確自己是否適合用此類藥物;用藥的品種、劑量和配伍等都要根據年齡、肝腎功能、併發症等病情綜合考慮,合理地制定治療方案;要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血糖變化及時調整降糖葯的用量。


三、磺脲類藥物的副作用以及防治策略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輕度低血糖常表現為飢餓感、出冷汗、四肢無力、心悸等等;嚴重低血糖可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意識障礙,也可誘發心肌梗塞甚至致死。低血糖多在下列情況中出現:服藥以後沒及時進餐;服藥劑量過大;兩種或兩種以上磺脲類藥物聯用; 使用強力、長效的磺脲類製劑(如優降糖);同時合用水楊酸類、磺胺類、保泰松、氯黴素、利血平、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這些藥物可增加磺脲類藥物的降糖作用,增加低血糖發生的機會。一旦發生低血糖,應立即進食含糖食物(最好是葡萄糖),嚴重時予以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等措施進行搶救。

磺脲類降糖藥物其它不良反應有胃部不適、肝功異常、白細胞減少、皮膚瘙癢及皮疹等等,這些不良反應均很少見,一旦出現應立即停葯,並做相應的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