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放管服”成效顯著 優化營商環境要再接再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我國有上億市場主體,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

自2016年國務院召開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一直都是政府工作的重點。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我國經濟迅速增長並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民營經濟茁壯成長的同時,相對落後的營商環境卻與之不相匹配,甚至一度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掣肘。企業開辦難、融資難、退出難等問題,是不少潛在企業家望而卻步,以及不少企業難以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多時候卻不是因為企業家的能力不足。正因如此,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才顯得如此重要。

想要完成資源的最優配置,必須要發揮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重要作用,根據經濟學中著名的“帕累托最優”概念,市場機制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能夠使得所有資源各居其位,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的效用。然而在現實中,完全的市場競爭是很難實現的。其中,政府在市場中過多的乾預,以及企業進入市場時面臨的過高門檻等非市場因素,是阻礙市場競爭的關鍵原因。

對於市場主體來說,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能應該是服務企業和公眾,為企業提供便利。高效、公平是市場經濟的核心所在,只有通過“放管服”才能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提高市場效率,實現市場公平。

隨著近年來“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營商環境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  數據排名的提升是“放管服”改革效果的有力佐證。在2018年10月底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參加評分的全球190余個經濟體中,我國的排名由前一年的78位躍升至46位,這是自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以來,我國首次躋身全球前50。時隔10年之後,我國也再次進入世界營商環境年度十大改進經濟體之列。

我國營商環境排名提升在現實中的具體體現,則是企業開辦時間縮短、手續簡化等各種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便利。在營商環境相比以前得到極大改善、整體向好的情況下,民營企業也在不斷地積蓄能量。同時,也要清醒地意識到,我國營商環境相比起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包括推廣多樣化辦理方式、建立各部門間數據共享、完善收費機制等工作在內,還有著不小的提升空間。而這些內容,在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也被多次提及。

一方面,在新視野下,通過結合數字科技的力量推進政“放管服”改革,是改善營商環境的思路之一。線上業務辦理流程的強化,是政府進行企業管理時可以大幅提升的環節。在網絡技術的覆蓋下,各部門可以實現數據共享,更多企業可通過互聯網進行各種手續的辦理,標準化的流程、智能化的審批以及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辦理的特性,將使得企業極大地節省時間,從而集中精力在企業經營與產品服務提升上。

另一方面,高額的稅費使得企業經營成本陡增,在資金面上製約著企業的發展,對於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應該予以取消,對於合理的部分,則要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收取,實現收費透明化,最大限度減少企業繳費繳稅負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製造業減稅、降低企業社保繳費率等,提出了切實有效的舉措,可謂精準施策。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國政府就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諸多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也是2019年政府工作重點之一。未來,還需要繼續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此打造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市場環境,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盤和林)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