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腸癌的三大早期癥狀及七個易患人群

播放GIF

藍字關注我!我都在這裡守候著你~

??最新數據表明:大腸癌已經成為我國高發癌,發病率高居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第3位。由於大腸癌的潛伏期特別長,因而對於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篩查(主要是結腸鏡)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人往往並不知道你每天吃什麼,吃了多少,怎麼吃都可能直接影響你與腸癌的距離。這是因為作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最後一環,結腸和直腸所接觸的是最為臭穢的糞便。由於腸黏膜長期受到糞便中有毒有害物質的侵襲,因此發生畸變的概率自然會增加。

那麼糞便中的致癌物質從何而來呢?答案就是日常飲食那麼,哪些群體最易與腸癌狹路相逢呢?

兩大人群躋身腸癌黑名單

一、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

中國飲食文化歷來崇尚素食為主、肉食為輔、重視葯膳進補的「養助益充」。「三素一葷」的烹飪模式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然而,近幾十年來,我們熟悉的這張餐桌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粗糧被踢出局,蔬菜備受冷落,到了無肉不成席的程度。可與此同時,人體腸道中寄生的細菌也會為之歡呼雀躍。原因很簡單,對它們來說,如此豐富的蛋白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繁殖溫床。

吃慣了五穀、蔬菜和豆製品的中國人,突然間大量葷腥傾瀉到體內,腸胃難免吃不消。數千年來進化打造出來的「中式」消化系統無力承擔太多的大魚大肉,不能及時消化的肉類反倒成就了腸道細菌們的盛宴,在細菌的作用下肉類中的蛋白質迅速腐敗,產生大量散發著惡臭且對健康極其有害的物質。如果只是偶爾出現這樣的情況,肝臟尚能擔負起「解毒」工作。可倘若天天如此,腸黏膜就招架不住了,最終在致癌物質的作用下引發惡變。

二、鍾情煎炸熏烤的重口味者

蒸、煮是中國人歷來推崇的烹飪方式。通過水與熱力的互動作用,既能把食物烹熟,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營養。遺憾的是,越來越多的都市快客開始成為了西式煎炸熏烤的擁躉。無論同事聚餐,還是朋友小酌,熏肉、燒烤、天婦羅是必不可少的美饌。誠然,在高溫火焰的豐富油脂的共同作用下,食物的口感和風味完成了一次「升華」。但大快朵頤過後,健康成了犧牲品。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直接暴露於高溫火焰中燒烤,會產生大量致癌物質,高溫油脂煎炸亦然。這些致癌物質通過食物最終到達腸道,容易誘發腸道疾病。比如歐美人腸癌發病率居全球之冠,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嗜好烤肉脫不了乾係。

排便時,讓我再看你一眼

儘管早期病程進展緩慢、癥狀隱匿,可腸癌發作前並不是沒有發出過警告。排便狀況便是腸癌最顯著的預警信號。可惜的是,一切以「快」為先的「都市快客」經常置若罔聞。把每天排便的這個舉動等同於例行公事。對此告誡大家,每天排便後哪怕多花一秒仔細觀察,也許就能讓悲劇止步於萌芽階段。

腸癌的三大早期癥狀

一、排便習慣的改變

由於個體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不同的人排便習慣也大相徑庭。專家指出,在沒有腹痛、腹脹等典型癥狀或任何不適的情況下,一天排便三次和三天排便一次都屬正常。但如果向來是數天排便一次的人,在沒有任何感染的情況下,持續出現一天排便多次的情況,就要高度懷疑腸黏膜是否出了問題。反之,一向排便通暢的人在沒有任何誘因 (如飲水、活動減少)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排便困難時,也應該考慮腸道出現佔位性病變的可能。

二、糞便突然變細

糞便突然變細也是腸癌早期徵兆之一。早期的腸癌往往局限於腸黏膜和黏膜下層。隨著病程的進展,腫塊漸漸向腸腔內凸起,腸管直徑開始縮小,糞便經過時就會受到壓縮,從而出現糞便變細的情況。專家建議如果持續發生這種情況,應當及時就醫。

三、伴有少量出血

如果發現糞便中夾雜著少量血跡,則就要高度重視,千萬不能姑息養奸,更不能當成痔瘡自行處理。腫瘤會逐漸形成向腸腔內凸起的腫塊,在受到糞便摩擦時,難免會有小的潰破,發生少量流血,這也是早期腸癌的癥狀表現。

七類人群要及時篩查腸癌

一、喜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及燒烤、熏製、加工肉類食物人群

二、四十歲以上人群。

三、長期便秘人群

四、相關慢性疾病人群

雖然某些慢性腸道疾病不一定會發展為癌症,但是臨床 顯示,有十年以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 高數倍;而有大腸息肉的患者這種危險性是普通人的22倍。此外,還包括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等腸道疾病。另外,非腸道疾病也可能導致罹患大腸癌風險,如血吸蟲病、長期的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 的人群。

五、有家族遺傳史的人

大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大腸癌患者可能主要是因為遺傳 因素所致。如家族中有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等患病史的 人,其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

六、長期精神抑鬱的人

工作、學習及生活都可能會造成個人出現精神緊張現象,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抑鬱、緊張、焦慮等現象。心理上的這種不適感易誘發 生理上的變化,如出現腹痛、腹瀉、排便頻繁等癥狀,這些癥狀被稱為「腸易激綜合征」。腸道蠕動不正常正常,排毒功能出現異常,危險性比較高。

作者:張澤菁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