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第一書記”劉啟強:四個月妙勸20名輟學學生重返校園

人民網平果7月25日電廣西百色市平果縣太平鎮的吉林村是大石山區裡的一個特困村,這裡田地稀少,交通閉塞,生存環境惡劣,700多名壯族、瑤族的居民住在大山裡,與平地無緣,生活其極困難。

2018年3月,受廣西壯族自治區組織部選派,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劉啟強到吉林村擔任“第一書記”。作為一名教育系統臨時抽調出來的精準扶貧工作人員,劉啟強承擔著全村2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的控輟保學工作任務。而他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將吉林村20名輟學學生成功勸返校園,向“控輟保學”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以“情”動人用愛感化輟學學生

3月12日,伴隨著中午放學的鈴聲,吉林小學三年級的瑤族學生吳春秀跟隨著下課的人流,來到學校食堂窗口打飯。

“在學校裡和同學們一起吃飯要比在家裡吃得多。”端著一大碗滿滿飯菜的吳春秀和同學們一起坐在餐桌旁,有說有笑地吃著午飯。她說,和同學們一起吃飯,感覺比在家裡吃得香。

這位眉清目秀,身形單薄的女孩,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很難相信,她竟然已經17歲了,這本該是上高中的年紀,但由於家庭原因,導致吳春秀的學習一再耽誤,如今的她,才上三年級。

吳春秀的母親和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姐姐已經出嫁,為了照顧母親和哥哥,她早早輟學,與父親一起維持家中生計。

勸導吳春秀重返校園的,便是劉啟強,為了勸返吳春秀回校,劉啟強花了不少功夫。

2018年5月,聽聞吉林村龍發屯的吳春秀家中困難,17歲了卻還沒念完小學,劉啟強來到了吳春秀家中,想通過勸導,讓吳春秀重返校園。

起初,劉啟強對吳春秀進行了多次勸返、家訪,但是每次都勸返失敗,正值花季的吳春秀想要繼續照顧媽媽和哥哥,並且認為自己的年紀太大了,再上小學很不好意思。

劉啟強並沒有就此放棄,對吳春秀進行了耐心細致地勸說:“我知道你一心想分擔家庭的負擔,但是如果你連字都不認識的話,以後外出務工也很難找到工作,只有知識才能創造財富。”劉啟強的真誠最終打動了吳春秀,讓她重新回到校園。

控輟保學一個都不能少

在吉林村,像吳春秀一樣的輟學學生還有許多。

2018年5月,剛到任兩個月的劉啟強,開啟了他的“控輟保學”之路。

因村裡交通不便,劉啟強每天早上六點出門,徒步跋涉十公里去到吉林村的各個下轄屯,調查每戶家庭的教育情況,直到半夜才回到自己的住所。

在走訪中,劉啟強發現,有的小學生、初中生家庭貧困或學習不好,在小學畢業後就輟學外出打工掙錢,有些甚至從小就不去念書,這讓費心“操持”此事的劉啟強不解:吉林村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機會,為什麽他們寧願輟學、打工,也不願意回去上學呢?

家底摸清了,但嚴峻的現實卻讓他心裡沉甸甸的:交通不便、觀念落後、安貧守舊、家庭收入單一,加上百姓們對“第一書記”能否給村子帶來變化也滿是懷疑和擔憂,這讓劉啟強的工作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針對不同的輟學原因,劉啟強與他的工作小組運用直接勸說家長、同齡人勸說、與學校進行協調住宿等方式努力解決輟學學生入學問題。

但棘手的是,有些學生被勸返回校後,因為學習跟不上、怕其他學生瞧不起、不服老師管教等種種原因又再次輟學,這令劉啟強很“頭疼”。

為了讓重返校園的學生順利完成義務教育,不反覆輟學,劉啟強堅持“以情動人,用愛化人”,定期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反覆勸說。

書聲朗朗的鄉村小學、炊煙嫋嫋的農家小院、石多路窄的大山深處……在吉林村的土地上,到處都留下了劉啟強熟悉的背影。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9月,新學期伊始,20名輟學學生全部返校,開創了吉林村輟學學生全員返校的歷史。

吉林小學校長陸龍山對劉啟強讚不絕口:“自從劉書記來到吉林村之後,他努力勸返輟學學生返校,積極改善教學條件,令我們村的教育事業的舊貌換新顏。”(唐穎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