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厚普股份:上市三年1分錢沒賺,大股東套現7億後火速賣殼

作者 | 常山

流程編輯 | Cici

厚普股份(300471.SZ)主營業務是天然氣汽車加氣站設備及信息化集成監管系統的研發及銷售,2015年6月11日登陸創業板,一度被多家券商看好,其中申萬宏源曾直接以“合理價格91.5-106.75元”為標題發布看多報告。

今天來看看厚普股份的故事。

一、“委婉”的賣殼方式

2018年11月26日,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江濤江老闆擬向北京星凱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星凱”)質押其所持有的7294.4萬股股份,同時“為了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江老闆擬將7294.4萬股的表決權委託給北京星凱,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0%。

此外,上市公司另外一位股東林學勤將持有的1987.50萬股(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45%)轉讓給北京星凱。

若該協議實施,北京星凱將拿到上市公司25.45%的表決權,成為表決權份額最大的單一股東,北京星凱控股股東王季文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這不經意間的換實控人預告來得總是那麽猝不及防。

為什麽江老闆要通過質押和委託表決權的方式來甩掉實控人的帽子呢?

熟悉上市公司策(套)略(路)的小夥伴們想必非常清楚,這是江老闆想賣殼,但是又不太好意思說,於是用“委託表決權”這種比較委婉的方式來賣殼。

當然,上市公司美其名曰“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

2015年6月才上市,2018年11月就要賣殼,這前後就3年半時間,看來江老闆很急切啊!

那麽,接盤方是何方神聖呢?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星凱成立於2016年1月26日,注冊資本為5億元。北京星凱的經營範圍包括項目投資、投資管理、投資谘詢等。王季文王老闆直接持有北京星凱60%股權,河北燕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和張學民分別持有北京星凱39.02%、0.98%的股權。

此外,王季文直接持有河北燕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85.8%的股份。

這位王老闆可是能人,其作為法人代表、高管、主要股東或重要股東的公司高達49家,涉及的公司涵蓋房地產開發、農商銀行、建材、環保、機械設備、影視傳媒、股權投資、典當、小貸公司等等,還涉及至少2家新三板企業。

古語說得好啊,好事多磨。

二、賣殼新套路:換董事長

江老闆的賣殼故事跟市值風雲的股市連載小黃文《賣殼恩仇錄》裡的主人公老徐賣殼有點神似,跌宕起伏!

2018年11月26日上市公司發布控股股東及實控人變更預告後,時隔僅1天,交易所就發去關注函,對江濤與北京星凱所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表示關注,並要求江濤、北京星凱等交易方就股控制權變更的合規性進行說明,同時要求上市公司詳細披露北京星凱及其控制人王季文的背景、交易的資金來源等;此外還需披露北京星凱和王季文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資產、組織結構、公司章程等進行調整的後續計劃,以及對公司經營業務、投資計劃等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

被交易所一連串的追問,交易雙方隨後就沒了聲音,不再披露股權轉讓的進一步動作,直到2019年1月11日,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江老闆此前與北京星凱達成的委託厚普股份20%表決權的意向約定自動終止。

雙方不玩了。江老闆不賣殼了,王老闆也不接盤了。

一眾韭菜們伸長脖子留著哈喇期盼的新玩家進場,然後一系列資本運作、炒高股價的戲碼沒了......

但是,這萬事就怕“但是”二字。

雖然江老闆賣殼沒成功,王老闆接盤貌似也沒成功,但是,故事又有了新的劇情。

換實控人受交易所關注,不太好操作,那,就換董事長唄。

在換董事長之前,厚普股份還換了好幾位高管。

江老闆準備賣殼跑路似乎有些先兆,而其中高管頻繁離職似乎說明上市公司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2016年4月22日,原財務負責人黃太剛辭任,張麗接任;

2017年9月21日,時任董事、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敬志堅的辭職,辭去上市公司的所有職務;

2018年9月3日,任職2年半的財務部負責人張麗離職,不再擔任上市公司任何職務;

2019年2月14日,副總經理肖斌離職,不再擔任上市公司任何職務;

2019年2月27日,董事廖進兵辭職;同日,監事會監事孔晶晶的辭職,不再公司擔任上市公司任何職務。

2019年3月14日,江老闆辭任上市公司董事長職務,不出意料,北京星凱的實控人王老闆接掌上市公司成為新任董事長。“買賣”雙方實控人進行董事長位置的交接,似乎暗示雙方已達成某種默契。

2019年4月23日,任職剛滿2年的董事會秘書黃凌辭職;

同日,認真僅7個月的財務負責人胡安娜(2018 年09 月 03日)的辭職。

非常巧合的是,接替上市公司原財務部負責人張麗職務的是胡安娜,與上市公司審計機構四川華信(集團)會計師事務所的負責人胡安娜同名。

風雲君總結的上市公司高管變動規律,一般情況下,換實控人或換董事長,都會出現較明顯的高管變動。2019年2-4月份這輪董監高的人員變動或與上市公司董事長換人有關。

高管的頻繁變動對企業的經營也會有一定影響,對厚普股份這種影響似乎略微大了些,來看看它的經營情況。

三、堪憂的經營情況

與大部分A股公司一樣,厚普股份也犯了“上市後業績稀裡嘩啦”下滑綜合症,並且這症狀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2015年,厚普股份交出的首份上市年報成績單就是增收不增利。全年營業收入11.13億元,同比增長16.25%,淨利潤是1.77億元,同比微降1.69%。2016年厚普股份淨利潤約1.67億元,同比下降5.23%。

業績在2017年終於繃不住,來了個大跳水。2017年營業收入7.39億元,同比下降43.2%,淨利潤3248.37萬元,同比下降超八成。

上市公司年報解釋稱“2017年由於受天然氣價格上漲、氣荒等因素影響,車用天然氣領域業務受到較大衝擊......”。

2018年業績繼續演繹斷崖式下滑,全年營業收入3.70億元,同比下滑50%,淨利潤虧損4.79億元,上市第四個年頭就出現虧損,而且虧損金額超過當期營業收入金額。

2015-2018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變動如下圖:

業績下滑如同做了滑滑梯,溜得那叫快啊!

那麽問題來了,厚普股份2015年IPO融資的錢哪去了?

(一)募投項目

2015年6月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募集7.17億元用於包括年新增180套LNG橇裝式加氣站成套裝置技術改造項目、LNG船用成套裝置製造項目等,見下方截圖:

厚普股份的對資金投向還做了說明,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現有主營業務相關產品擴大產能及拓展產品品種;同時,扭轉訂單不斷增長、銷量不斷上升導致的現有產能不足的局面。

在招股說明書上,厚普股份說的可是通過募集資金擴大產能,扭轉訂單不斷增長、銷量不斷上升而導致的產能不足的局面。

是不是說本公司訂單很多,來吧!讓產能擴大更多吧......

可是這個說法,僅隔1年,在2016年報就換了說法了,改為:“主營業務LNG/CNG設備的發出商品較年初減少19712.12萬元,預收账款較年初減少27887.60萬元。公司本期發貨和預收款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以風雲君代客泊車的經驗,業績下滑,肯定不能是上市公司的原因!肯定是諸如太陽黑子活動頻繁、南極水準面上升或北美洲乾旱等等因素造成的。

果然,厚普股份把原因歸結為“主要原因是油氣價差不明顯和電動汽車的發展,使得國內天然氣汽車銷量持續低迷,從而導致國內LNG/CNG設備應用裝備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厚普股份主營業務下滑的“鍋”,一口大黑鍋,甩給電動汽車來背!

2016年的鍋甩完了,2017年可能覺得於心不忍,換了個背鍋俠:LNG船用成套裝置製造項目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主要是因為國家補貼政策難以短期內改變船舶燃料現狀(補貼力度不夠);年新增180套LNG橇裝式加氣站成套裝置技術改造項目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主要是LNG加氣站成套設備銷量下降。

而天然氣加氣設備關鍵部件製造項目沒有達到預期效益的原因就更簡單了,因為前一個募投項目沒達到預期效益,即天然氣加氣站設備產銷量下降,直接導致該項目關鍵零組件銷量下降。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募投項目不達預期是宏觀環境導致的。上市公司能有什麽辦法呢?

可能有小夥伴好奇,這IPO招股說明書的募投計劃是不是做得有點草率?

……你哪個小區的?秘書,把這個提問題的電話記一下,通知他們領導!

(二)虧損的子公司

上市僅半年時間,厚普股份就開始了對外投資。

2015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發布董事會決議,以股權轉讓款和增資款共計4411.5萬元獲得四川宏達石油天然氣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宏達”)的85.28%股權。四川宏達成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

時隔1年之後,2016年12月30日,上市公司再次發布公告稱,以總計808.5萬元的價格收購四川宏達剩餘的14.72%股權,收購完成後,持有宏達公司100%的股權(對應出資額為5000萬元)。

前後兩筆交易,共計產生1840.53萬元的商譽。多乎哉?不多也。

不過如果看一下並購標的的資產質量,你可能就會覺得多花一分錢都是冤枉。

上市公司披露關於四川宏達的信息少得可憐,只知道四川宏達經營範圍包括建築機電安裝工程;電子與智能化工程;機電工程;消防設施工程;防水防腐保溫工程;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等等。相關的財務數據見下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宏達2015年淨利潤虧損829萬元,全年的營業收入是1.1億元,平均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是2757萬元,而2016年前三季度四川宏達的營業收入卻只有1351萬元,僅僅相當2015年單一季度營業收入的一半,營收波動非常之大。

看來,四川宏達是一家“骨骼驚奇”的公司。

更為奇怪的是,四川宏達在2015年底就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但是2015-2017年報均沒有披露該公司的具體經營情況,直到2018年報才披露,而這一披露就是雷聲滾滾。

四川宏達在2018年全能營業收入4822萬元,營業利潤虧損2.02億元,淨利潤虧損2.15億元,淨資產由此變為-1.49億元,見下方截圖。

2018年上市公司對四川宏達的1840.53萬元的商譽全額計提減值。

當初前後共花了5000萬元收購的資產,在3年之後爆出大雷,這投資的“精準度”必須五顆星!

四川宏達虧損的原因,上市公司解釋稱“當年營業虧損以及本期計提了大額與工程相關的應收账款壞账準備”。

此外,四川宏達根據項目合約已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站37MW,工程施工成本合計1.71億元,但是“由於項目公司未按合約約定支付工程款,基於謹慎性原則,暫將其列示於其他非流動資產”。

再來看看厚普股份最近3年的財務情況。

(三)財務簡析

1、逆勢增長的管理費用率

在分析厚普股份的財務數據時發現其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與同行相比也明顯偏高,並且呈現非常“逆勢”增長態勢。

從上圖可非常明顯看出,同行中的4家上市公司管理費用率呈現下降趨勢,而只有厚普股份的管理費用率持續向上。

厚普股份的管理費用率與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持續下滑趨勢對比起來,顯得非常不和諧。

進一步分析厚普股份的管理費用構成發現非常有意思的是,在2018年年報中新增了中介服務費,而這新增的中介服務費在2017年報並沒有出現,見下方截圖:

注意觀察會發現,同是2017年的管理費用科目明細,而出現在2017年報和2018年報的數據均不同。

在2018年報解釋稱管理費用增加34.72%,主要系本期加大了債務的追償力度,造成了中介服務費大幅增加。

這上市公司到底得有多少應收账款,需要花小兩千萬來中介服務費來追債?實際情況如何呢?

2018年報披露,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厚普股份通過法律途徑清收欠款案件共計188件,涉及欠款總金額約1.3億元,已收回欠款合計6276.80萬元。

若按2200萬元的中介服務費用來測算的話,這應收账款的收回成本高達35%,也就是說,每收回3塊錢,就要支出1塊錢的中介服務費。

上市公司還需要催收小夥伴嗎?去債主家睡覺那種!風雲君毛遂自薦哦。

既然上市公司花那麽大成本來催收,那麽,就有必要來看應收账款情況。

2、應收账款

2014-2016年厚普股份的應收账款增長非常快。

2018年應收账款大幅減少是因為計提了1.68億元的壞账損失,此外還將成本是1.7億元的未收回工程款(不考慮合理利潤)轉至其他非流動資產。

如果把這兩筆3.4億元都計入應收账款,那麽2018年應收账款佔經計算的流動資產的比重55%以上。

應收账款及應收账款佔流動資產比重見下方圖表:

與同行業比較發現,厚普股份應收账款佔比處於明顯的上升趨勢,從2014年的21.28%上升到2018年的41.61%,僅次於同期的深冷股份。2018年應收账款金額雖然“降下來”了,但是,應收账款佔流動資產的比重並沒有降下來。

應收账款佔流動資產比重較大必然影響流動資產的質量,進而影響短期債務償還能力,接著來看相關指標。

3、短期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指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總額之比。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負債的能力。流動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大,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動資產佔用較多,會影響經營資金周轉效率和獲利能力。一般認為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不低於2.0。

速動比率,指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資產是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和預付費用後的餘額,主要包括現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账款等項目。

現金流動負債比,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現金淨流量同流動負債的比率,它可以從現金流量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短期負債的能力。現金流動負債比=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年末流動負債,因年末流動負債為正值,當現金流動負債比為負值說明,經營現金淨流量為負值,即企業的經營活動並沒有帶回足夠覆蓋經營活動支出的現金流。

從上方圖表可以非常清晰看出,厚普股份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都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且2017年以來流動比率均低於2.0;現金流動負債比指標就更為糟糕,該指標長期處於0.0下方,說明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長期為負,經營活動並沒有給企業帶回真金白銀,與上文應收账款及應收账款佔比持續增加相互認證。

當然,在股東眼裡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似乎並不是很重要,不是可以賣股票賺錢嗎?

風雲君統計2016年以來厚普股份相關股東的減持情況,這家一年就把幾年淨利潤虧完的公司,股東們卻通過賣股票套現7.6億元。

相關股東的減持情況見下表。

各位老闆,恭喜發財啊!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