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級貧困縣不許降價調查:年入2.9萬 房價漲到5千

  國家級貧困縣“不許建案降價”風波再調查

  每經記者 吳若凡 包晶晶 每經編輯 林菁晶

  樓市遇冷、走勢難料的當下,與房價有關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帶起一大片關注。

  十八線小縣城也不例外。

  國慶長假前,知名房產大咖楊紅旭在微博中爆料,“安徽碭山小縣,不讓房企降價,管得可真多!”並附上一張“碧桂園降價未遂事件企業約談的會議紀要”的截屏,內容稱安徽碭山B建案,由於降價銷售,引發政府對其約談,並停發B建案接下來幾期的預售許可證。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媒體爭相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B建案即碭山碧桂園。記者隨即前往安徽碭山縣,實地調查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降價約談”事件始末。

  貧困縣的“房地產經濟”

  安徽碭山縣,位於安徽省最北端,隸屬宿州市,是安徽省17座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雖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但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落後。而宿州市所轄四縣,包含碭山縣在內,全部為國家級貧困縣,在全國範圍內實屬罕見。

  碭山縣的高鐵站並不像長三角其他城市一般,被各種建案包圍,但碭山縣的房地產並不“落後”。

  隨著2016年啟動大規模舊城改造、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碭山縣的房價在一路上揚。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幾年前縣城房價才兩三千元,這兩年到處都在拆遷蓋新房,在大城市上班和打工的年輕人也回老家買房,房價就漲起來了,現在平均四千多元,有名氣的建案更貴一點。”

  當地人口中“有名氣的建案”,碭山碧桂園算是一個。據介紹,這一建案曾經賣到過5200元/平方米,遠遠高出當地很多建案售價。

  不過市場下行,明星盤似乎也遭遇了“滑鐵盧”。碭山縣的當地論壇和一些微博評論區,引發不少網民熱烈討論:“碧桂園的賣價,客戶不買账了,建案已經直接打出了五七折,房子甩到3000元/平方米。”

  建案大幅打折是否確有其事?“碧桂園降價未遂事件企業約談的會議紀要”又是否屬實?碭山縣主管部門對此事始終保持緘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碭山縣國土資源局、碭山縣委宣傳部等,各部門均表示“不知情”,縣委宣傳部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員當場致電房管局核實後,告知記者“沒有此事,可能是群眾盼著房價不要漲,杠的(二聲,當地方言,意為謠傳)。”對於記者展示出網上流傳的“會議紀要”,他則表示:“這份材料沒有紅頭、沒有蓋章,不像真的。”

  碭山縣房地產管理局。記者包晶晶攝

  然而碭山縣房管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曾經有過(約談)這麽回事,長官找過他們(碧桂園),隻不過是否如網上流傳得那麽鄭重其事就不得而知。”

  據房管局掌握的情況,碧桂園曾拿出了幾套面積很大、樓層不好的房子做特價,但當天就賣完了。

  記者在辦公室找到一份長官通訊錄,準備向房管局局長進一步核實,但經過連續幾日、數十次撥打局長手機,均無人應答。

  傳言也罷、矢口否認也罷,真相或許無從證實,但“不準跌”三個字背後,既包含了百姓的無奈、房企的糾結,又考驗著主管部門調控房價的智慧。

  總價80萬就是“豪宅”

  在位於碭山縣政府西側的碧桂園,記者看到,項目自2016年12月拿地、2017年4月開盤,目前已經進入尾盤階段。

  項目行銷中心則已經明顯有了“倦意”,僅有四五個置業顧問在百無聊賴地聊天。

  “項目全部有2000套房源,目前剩下不到200套。根據一房一價表,單價在4200元/平左右,略有一些優惠。”一位置業顧問向記者介紹。

  當記者問及降價拋售一事,該置業顧問表示,大面積打折並沒有,大家所謂的五七折,應該指的是十套特價房,活動當天已經全部售罄。

  碭山碧桂園售樓處。記者包晶晶攝

  “按照我們當地人的收入,這幾套(特價)房子根本賣不動。”他向記者展示,特價的一共十套左右,位於幾棟高層的頂樓和底樓,前方及側面都有遮擋,建築面積260平方米、單價超過5000元。“定價太高了,促銷後每套房總價款80多萬,但必須全款付清。”

  碭山人似乎已經習慣了房價上漲。記者了解到,目前碭山縣城的新項目均價超過4100元/平左右,且品牌房企的定價普遍高於均價。在不到兩公里之外的青山郡王府,定位高端住宅,毛坯交付,單價已經飆升至5500元/平方米,而當地人年均收入尚不足3萬元。

  政府調控的“智慧”

  房地產行業,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從供需角度來看,處於需求側的人口才是決定房地產未來發展對重要因素。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末碭山縣總人口998762人,城鎮人口18630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9751元。

  記者調查後發現,在一二三線城市房價高企以及各種限購政策下,對打工者必然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部分人群選擇返鄉置業。目前,本地改善居住者、拆遷居民、外出打工返鄉置業者是碭山縣購房的絕對主力。

  這股人群對市場拉動一度頗為明顯,《碭山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顯示,2017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3.8億元,其中住宅投資16.9億元,同比增長30.96%。

  2017年商品住宅竣工面積386062平方米,同比增長145.96%;

  2017年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940803平方米,同比增長116.29%;

  2017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868170平方米,同比增長64.47%;

  2017年商品住宅銷售額344045萬元,同比增長99.22%。

  但縣城的購買水準似乎難以追上快速開發帶來的庫存量。公報顯示,2017年碭山縣住宅竣工面積、新開工面積均呈現超百分百增長,但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同比增長遠遠不及。

  為了“活下去”,開發商降價促銷、加速回款、減少拿地。據了解,不止碧桂園,碭山縣很多建案都開展了打折降價。

  青山郡王府置業顧問多次撥打記者電話,並承諾:“只要你買,折扣肯定有一點。”

  實際上,不僅僅是碭山,即使是合肥這樣的省會城市,也面臨住宅新增供應遠大於成交量,造成市場價格疲軟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就曾報導《首付松動、成交連降曾全球漲幅第一的合肥樓市能撐多久》,點出多數地王項目期期艾艾,想降價又不敢降。

  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資金壓力之下,重視銷售回款,以價換量、拚命搶回款的房企才有可能在更長的未來活下去。”

  無法逃避的現實是,在全國土地市場已經明顯降溫的當下,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反而仍在積極進行土地供應。

  因而在碭山這樣調控難以滲透的小縣城,降與不降的矛盾才顯得更為複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