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貓膩:網絡文學中的“最文青作家”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慶餘年》未播先熱,擁有強大演員陣容的《將夜》正在騰訊熱播,而這兩部當下大火的電視劇原著都出自一人之手,正是被大家尊稱為中國網絡文學大師級作家的貓膩。

貓膩的“金庸大法”

貓膩1977年出生於湖北宜昌,1994年被保送進入四川大學電力系統及自動化系,但沒上完。問起貓膩為什麽選擇退學,他說就是覺得生活不能就這樣了。至少,他的退學和寫作沒有關係,當時更不知道能以寫作為生。幾年後,中國網絡文學才開始起步。1997年底,榕樹下網站建立。2003年底,起點中文網VIP制度運行成功,這一年貓膩在爬爬書庫寫了第一本網文《映秀十年事》(筆名北洋鼠,未完成),據說口碑不錯。2005年,他在起點中文網連載《朱雀記》,很快火起來,2007年該書獲得“新浪原創文學玄幻類金獎”,從此他成為職業網文作家,此時已年近而立。

以上簡歷可以說明幾點:第一,老貓是一個任性自由的人,敢於說不,即使沒有退路;第二,他來自草根,別人按部就班做天之驕子的時候,他“自暴自棄”,在底層晃了十年;第三,網絡文學救了他;第四,他天生適合乾這一行。

一路走來,曾有學者將貓膩與國民作家金庸相提並論。誠然,在社會影響力上,貓膩在金庸老爺子面前還只能算作後輩,但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卻隱隱有了可媲美金庸武俠的魅力。

雖說中國網絡小說並非武俠小說一脈單傳,但寫作的看家功夫還是從金古溫梁黃幾位老司機那裡來的。在這幾位老司機中,對網絡創作產生直接影響的是最晚近的黃易——他的創作直接把玄幻要素和“穿越”形式帶進網絡小說——儘管如此,若論功力境界,居於掌門之位的還是金庸。所以,如果從中國類型小說發展史的意義上為網絡文學定位,就必須和金庸比,並且要從故事、人物、文筆、立意等幾方面全方位地比。貓膩在封神之作《慶餘年》階段已然煉成“金庸大法”。

金庸的故事好,首先在於骨架大。金庸善於寫大故事,這個大,並不在於故事線長,而是格局大,線索多,結構複雜。比如《天龍八部》有三條線索,對於以代入感為主的類型小說而言,簡直是犯了大忌。但金庸有本事把它們扭在一起。不過,這樣的結構多少松散了些。《慶餘年》采取的是一條主線貫穿,但幾條隱線同時進行的方式。你可以一直跟著主角范閑的視角,但與此同時,慶帝、長公主、陳萍萍、范建、齊國小皇帝、海棠、四顧劍、葉流雲……所有人的故事都並行著。即使鏡頭沒有切換過去,你也知道,誰都沒閑著。這樣的小說開頭往往不夠抓人,因為那其實是開局布陣子的起勢,要為全局的主要線索埋下伏筆,讀者往往摸不著頭腦。貓膩的小說和金庸一樣,開頭十分之一都不夠好看,它的好看是要等重讀才能體味到。

開頭不好看,是因為他們喜歡系“大扣”。故事不是情節的集合,而是建構世界的骨架。這個世界是有整體邏輯性的,環環相扣又絲絲入扣。最後的大BOSS不是站在遊戲通關終點的功力最強的人,而是居於蛛網的中心,本身是問題的核心。讀者也是一小口一小口吃的,每迎來一個小高潮,那份爽裡都有一部分是對最後大高潮的預期。隨著高潮迭起,爽感層層積累,最後會突破閾值,達到驚喜。這種爽是一種更高難的爽,與“文青”的意義關懷渾然一體——不單是思想深刻的爽,而且“情懷”的意義內在於爽文結構,使爽的層次更深。

超越與不足

比較老貓“文青文”和“小白文”的差異,我們能更深體察到金庸小說的現代性。從本質上說,金庸小說並非中國古典通俗小說的嫡傳子孫,而是五四新文學的私淑傳人。因為從深層敘事結構上看,金庸的小說不是散點透視的串珠法,而是立體透視的樹狀圖。金庸的武俠世界是邏格斯中心的,有目的,有中心,有秩序,有因果,所謂的“大故事”就是現實主義巨集大敘事崩解之後的“擬巨集大敘事”。

如果說,金庸的成就在於完成了中國古典武俠小說向現代武俠小說的轉型,貓膩的成就則在於將這一轉型從紙質時代推向網絡時代。網絡小說的篇幅大大超過了紙質小說,一部《慶餘年》就300多萬字,相當於“射雕”三部曲的總和。在這裡,貓膩用了“串珠加大扣”的方式,這也是很多網絡作家推崇的方式。於是,我們看到《慶餘年》的故事體量陡然加大了——它基本上是用《射雕英雄傳》的結構,把三部曲的內容全都涵蓋進去。與之相應,故事世界的尺度、情節的密度、跌宕起伏的程度也成倍增加。今天,如果我們重讀金庸小說,可能會覺得不那麽過癮了,原因是我們的胃口被撐大了。不過,即使《慶餘年》比《射雕》好看,也並不意味著貓膩比金庸更了不起。類型小說本就在不斷地更新換代,《慶餘年》的更新既有前輩武俠的經驗,又有同期歷史穿越小說的積累。但若隻論講故事的功夫,站在前輩肩膀上的貓膩確實一起步便不輸於金庸大師。

老貓的文筆不錯,但確實還不如金庸,至少不如我們今天看到的書版的金庸。這倒不是指詩詞歌賦的功夫,那只是修辭,類型小說的文筆包括修辭,但主要不在修辭,而在敘述功力。老貓自己也承認,敘述上不如金庸乾淨利落,“他20萬字敘述好的事我50萬字都說不清楚”,這或許有些自謙了,或許也和網文的長度和更文方式有關。在刻畫人物上,此時的筆力也還不夠精準,就連葉輕眉這個人物,也可以寫得更透,目前,她的氣質在中二氣息、革命精神和聖女情懷之間,可以更貫通一體。老貓還有一樣讓人不滿的是,有些句式和詞匯使用太頻繁,像“……到了極點”“……到了恐怖的程度”,顯得詞匯特別貧乏。

繼續以“爽文”寫“情懷”

在大神林立的網文圈,貓膩有“最文青作家”之稱。但老貓說他有點怕被稱為“文青”,因為怕人們因此忽略他在經營故事上下的功夫。他甚至說,大家都是“小白文”,“文青”只是一件袍子。即便如此,仍掩蓋不了他作品中的“文青情懷”與獨樹一幟。繼《朱雀記》《慶餘年》《間客》之後,《將夜》繼續以“爽文”寫“情懷”——以孔子師徒為原型,在“第二世界”建構了“書院”和以“書院精神”立國的“大唐”——力圖在一個功利犬儒的“小時代”,重書“大寫的人格”與“大寫的國格”;在所謂的“歷史終結”之後,重建中國人的文明信仰。尤為難得的是,作者一方面以堅定的草根立場肯定了中國文化中“飲食男女”的世俗情懷,以反撥西風東漸以來國人因無神而自卑的文化心理;一方面又以啟蒙價值為核心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書院精神”是“人本主義”與“仁愛思想”的結合體,“不自由,毋寧死”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夫子師徒身上獲得完美統一。這是一部頗具東方神韻的巨製,格局巨集闊,文筆俊逸,故事蕩氣回腸,人物呼之欲出。其寫作代表了目前中國網絡類型小說的最高成就,顯示出從“大神階段”躍進“大師階段”的實力。

中國網絡文學的誕生雖然深受武俠小說的滋養,其直接源頭卻是西幻,最早形成的類型也是西幻。但西幻小說的背景和價值觀都是西方的,連人物名字都是翻譯體的,讓中國讀者感到陌生隔膜。2001年寶劍鋒(本名林庭鋒)建立中國玄幻文學協會(CMFU),即起點中文網的前身,玄幻小說慢慢發展起來,後來發展成的“玄幻更新文”更成為網文的主流。玄幻是西幻的東方化,但事實上,“玄幻更新文”的內核卻是歐美網遊的更新系統和日本動漫的少年熱血,東方背景只是作為拉近與讀者距離的手段。十幾年來,如何講述東方風格的玄幻故事,一直是網文界不斷提及且反覆實踐的命題。直到貓膩的《將夜》將故事背景落實進“大唐”和“書院”(以孔子師徒為原型),討論“仁學”和“人學”的命題,注入現實的“情懷”,“東方玄幻”才稱得上真正找到了文化的肉身,找到了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找到了自己的“精氣神”。真正發展成了超越西方奇幻的類型。

小結與期待

時至網絡文學如火如荼的2018年,沒有哪位傳統文學創作者能再忽視網絡文學創作群體的蓬勃發展現狀,甚至從事傳統文學批評的學者也開始對網絡文學滿懷期待,就最近幾年網絡文學界誕生的許多高品質作品來看,文學界對網絡文學口碑的改觀,並不令人意外。在能入傳統文學批評家法眼的網絡文學作品中,貓膩的《將夜》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身為“70後”的老貓在網文作者中已經是“大叔”級別的,而喜歡他的“老白”們有不少已經是大爺、大媽級別的了。我們是印刷文明哺育長大的,我們的根在那裡。老貓算是中國最早上網的一批人,但就算是這些年來一直泡在網上,相對於“90後”網生一代,仍然是“文化移民”。

近兩年,在對網絡文學的研究中,我發現,遊戲對網文的影響已經是結構性的了,比如支線敘述、玩家視點、遊戲環境、死亡模式等,二次元文化也成為一種背景性存在,不會玩遊戲、對於二次元文化缺乏深切理解的人很難看得懂。而“90後”也有人迷戀“巨集大敘事”,他(她)們也喜歡老貓,但總覺得老貓“網絡性”不夠。能不能讓我們這兩路人相逢,就要看老貓的本事了。

《將夜之一覽眾山小》

作者:貓膩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2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