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路走得膝蓋疼,問題大嗎?」

播放GIF

中立客觀地說,其實「膝蓋疼」的可能性原本有許多種,比如髕腱炎、膝關節炎、滑膜炎、韌帶損傷……你早查過,這些最常發生在老年人和運動員的身上,一言蔽之,就是「過度使用」。

然而這一切,都和你沒啥關係——上個月,迫於「不瘦十斤不換頭像」的壓力,共計在KE*P打卡3次,在健身房跳操2次,夜店蹦迪1次。當月總運動時長295分鐘,平均每日≤10分鐘。

過度使用?呵!

你只好上網查查「膝蓋疼,時好時壞,怎麼辦」:

畢竟只是走走路,跑跑步,跳跳操,蹦蹦迪的普通年輕人,每次隱隱作痛,也只要經過簡單的休息,膝蓋又不疼了……因為走路就要打針吃藥?沒聽說過!

「所以,我的膝蓋沒什麼問題吧?」你問。

嗯,問題不大。因為導致你膝蓋疼痛的根源,其實正是人體最最最正常的狀態——不對稱。

最理想的狀態下,行走跑跳都應該擁有「絕對對稱」的發力模式,比如行走時讓股骨-髕骨-脛骨都處於恰好的角度,腿內側與外側的肌肉都共同參與並均衡發力……哪有這麼湊巧的事?很多人原本就有輕度的X型腿/O型腿/XO型腿。

即使「腿型筆直」也不夠:靜態與動態的「均衡發力」可能完全兩碼事,不常使用的肌肉會更難被募集(如大腿內側的內收肌),所以依然沒有辦法保證「絕對平衡」。例如,在「跳躍-落地」這一過程中,很多人都會採取膝蓋內扣的姿勢,使身體更穩定。

膝關節本身的「緩衝功能」是非常優秀的,關節軟骨的摩擦係數甚至只有0.005-0.02。什麼概念呢?比冰面還要光滑5-20倍。以簡化版的膝關節模型為例,自上而下的衝擊力應該被關節軟骨、關節滑液、半月板共同化解。

但是當腿型不直/動作不「完美」時,這個衝擊力會沖著關節囊側向而來,直戳半月板。

「日常衝擊」下導致的輕度半月板磨損,呈現時好時壞的狀態:走路、爬樓梯、跑步3公里以內都有可能引發疼痛,但這一問題的「太不嚴重」,以至於得不出病理性的診斷——去醫院可能也看不出什麼。

我們只能去根據半月板的結構想辦法:半月板的中間沒有血供,它只能依靠關節滑液提供的營養修復。所以在沒有衝擊的條件下,時常擠壓關節囊,可以促進半月板更快恢復。

對於間歇性的「磨損」和「疼痛」,也只能如此緩解。但如果想要徹底地解決問題,那你需要調整的不是半月板本身,而是全身的體態與發力模式。

當然,這僅靠《3分鐘,5個動作,塑造完美體型》,是不夠的。

本文為弘道簽約寫手獨立撰寫,

不代表北京弘道運動醫學診所官方意見。

> 腰間盤突出,還能恢復如初嗎?

> 吳建豪同款筋膜槍,值不值得入?

> 什麼?肩部疼痛和心臟有關?!

播放GIF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