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簡單幾招活血暖身,應對寒冷冬季

冬季氣象寒冷,一定要注重活血暖身。

【常搓身體6部位】

1.搓搓手—對搓手背手掌各50下

經常搓手有利於刺激穴位,也能防止凍瘡和傷風。對於老人來說,搓手可以防止手部肌肉萎縮,還能延緩衰老,鞏固動手能力等等。

2.搓腳心—每隻腳搓100次左右,直至腳心發紅、發熱為止

經常搓腳心,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偏頭痛、頭頂痛、眩暈、耳鳴、失眠、足部萎縮酸疼、麻木浮腫健忘、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腹脹、便秘、癇病、疝氣、小兒驚風和心、肝、脾、膽等臟器病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搓額頭—左右搓額頭50下

經常搓額頭可以提神醒腦,能活躍大腦的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供血量,從而起到健腦作用。

4.搓鼻子—雙手食指搓鼻樑兩側

搓鼻子,能改善鼻子的血液流動情況,增加鼻子的各種營養補充,提高鼻子的功能,如阻擋空氣灰塵細菌的功能、提高吸入空氣的濕度,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使得吸入肺內的空氣更加清潔、濕潤、溫暖,提高我們抵抗疾病的能力。

5.搓耳朵—手掌搓耳50下

經常搓耳朵不僅能減輕身體的不適癥狀,還能緩解疲勞、振奮精神,使人達到神清氣爽的狀態。

6.搓腰眼—用手掌在腰部上下來回搓100~200下

人的兩腎在腰部之內,因此經常搓腰可以健腎。腰部還有一個腰眼穴,位於腰部第三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穴為經外奇穴,居於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常搓此處,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暖身食物溫暖一冬】

1.大棗

營養價值:民間有「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裡加紅棗」之說。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大棗富含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代謝的必需物質,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

2.生薑

中醫認為,生薑可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生薑中也含有植物殺菌素,其殺菌作用不亞於蔥和蒜。生薑中的薑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進消化的作用。其中還含有較多的揮髮油,能抑製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

3.核桃,芝麻,花生等堅果

營養價值:堅果油脂含量較高,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並富含磷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而冬季對應的是腎臟,可增強體質。除了幫助身體抵禦寒冷外,它也是健腦、美容、抗衰老的有益食品,所以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很有好處。

4.桂圓

龍眼俗稱「桂圓」,歷史上有南方「桂圓」北「人蔘」之稱。中醫認為,龍眼味甘性溫,歸心、脾經,滋補氣血,能助火化燥,凡有陰虛內熱的人就不宜使用。內有痰火及濕滯停飲者忌服。冬季手腳冰冷的女性可以吃些紅棗龍眼粥來調養。

5.當歸

中醫認為,手腳冰冷是因冬季陽氣不足,血液無法輸送到四腳末端所致。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入冬後氣象寒冷,吃些當歸羊肉湯可益氣補虛,特別適合氣血循環差且手腳冰冷的女性,一些產後虛冷的婦女多吃也可以補血活血,調養體質。

6.紅參

紅參是人蔘的熟用品,有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功效。紅參是氣血不足且偏陽虛者的補益佳品,凡出現經常怕冷、手腳不暖、眩暈倦怠、四肢乏力、易疲勞、氣短喘促、時感胃中寒冷等癥狀,都可選用紅參進補。

7.枸杞

枸杞就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枸杞是上乘的滋補藥,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為20%左右、脂肪為10%左右,糖為40%左右,剩下的30%左右為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主治肝腎陰虧、腰膝酸痛、視力衰弱和糖尿病等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