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相隔千里能號脈 中醫遠程會診能走多遠

「純中醫的遠程會診太難了。」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洪都中醫院(下稱洪都中醫院)院長邱慈桂向健康界吐苦水。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洪都中醫院是江西省南昌市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從2017年牽頭江西省73家縣級中醫院組建骨傷科專科醫聯體。至今,談及中醫的遠程會診,邱慈桂仍覺得 「很難做」。

一周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關於在醫療聯合體建設中切實加強中醫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要求強化中醫遠程醫療能力建設,鼓勵中醫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會診,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中醫資源下沉基層。

《通知》中所提到的遠程會診,即一方醫療機構邀請其他醫療機構,運用網路技術為本醫療機構患者提供支持的醫療活動。

藉助信息化平台實現遠程會診,已經成為西醫醫聯體內疑難重症的診療常態,然而在中醫醫聯體內,中醫會診卻「活力不足」。中醫「因人而異,辨證施治」的理念,以及「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如何與遠程會診真正結合,成為中醫醫聯體的一個運行「痛點」。

遠程診脈的「不靠譜」

2018年1月,河南中醫遠程診療中心成立,身為三甲綜合性中醫院的開封市中醫院就是合作部門之一。

這個中心以一家第三方公司開發的「xx四診儀」作為「服務載體」,通過採集舌、面、脈、問等客觀數據和分析報告,上傳至中醫遠程會診中心。中醫專家根據數據報告,結合音視頻溝通,為患者作出中醫診斷,開具處方。

在吃瓜群眾看來,這個中心的運行,無疑讓「遠程診脈」成為現實。一年多之後,當問及使用效果,開封市中醫院院長龐國明給出的答覆卻是:「效果很不好,已經停止合作。」

在此之前,騰訊公司和洪都中醫院也曾合作,試圖通過把名醫診脈技術複製到機器身上,以實現「遠程診脈」。然而和騰訊公司「折騰」半年後,邱桂慈越發覺得「不靠譜」。

這兩種合作方式沒有成功的根源在於,中醫專家和資本方對於「機器診脈」的態度並不統一。

在一些資本驅動的第三方服務商看來,客觀存在的脈象能通過客觀信號檢測出來。為實現純中醫的遠程會診,他們著實花了不少心思:研發監測脈象的可穿戴設備,通過超聲波、感測器等方式,進行脈象等數據的記錄和傳輸,讓醫生從波形來判斷患者的病情。

面對「資本驅動」的第三方在這類項目上的頻頻發力,中日友好醫院保健部主任張洪春並不看好:「你看哪家做成功了?」和張洪春一樣,多數中醫對此保持質疑的態度:「一個機器怎麼可能掌握中醫脈象學?」

不號脈,也能會診

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經驗醫學,臨床診療主要靠醫生通過「望聞問切」綜合考量,醫生的感知與經驗在診斷中佔重要位置。

這就導致中醫診療環節缺少精準化數據標準體系。以脈象為例,中醫對脈象的表述常常使用「浮」「沉」「滑」「澀」等,並沒有量化指標。

「中醫最難的就是診脈,機器對一些脈象無法感知出來。」在邱慈桂看來,機器也無法擁有中醫的思維和悟性。相比之下,龐國明的表達更為直接——讓機器診脈,不靠譜。

遠程會診無法實現診脈,成為多位中醫專家的共識。即便如此,張洪春仍堅信,純中醫遠程會診是可以廣泛推廣的。

「不能診脈,並不等於不能看病。」張洪春向健康界解釋到,診脈只是中醫問診的其中一部分,中醫強調的是人的整體性,通過綜合性的分析診斷,判斷病症。

按照張洪春的想法,會診醫生可以通過高清攝影頭、語音通話系統和患者溝通,基本判斷出患者的寒熱虛實,再結合請求會診醫生切脈完成看診,作出診斷,然後指導對方進行治療。

張洪春的這一想法,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已經實現。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遠程會診現場

該院通過遠程會診,觀察患者狀態、詢問患者病情、指導請求會診醫生體格檢查後,制定治療方案,並實時傳授特色技術,實現對其他醫院的遠程手法指導。

洪都中醫院遠程會診後台

這一幕,在洪都中醫院牽頭成立的中醫醫聯體內也經常上演。邱慈桂介紹,這樣的遠程會診多發生在康復治療領域,醫院實時指導成員部門的醫生如何扎針、按摩、找穴位等。

中醫遠程會診,避免以短擊長

遠程會診為醫聯體內針灸、推拿等技術的下沉提供便利,然而邱慈桂卻沒有對中醫遠程會診的作用抱有太大期望。

實際上,洪都中醫院的遠程會診病例並不多。邱慈桂判斷這源於大部分人稍感不適時,並不會主動求醫,遇到疑難重症時,又多採用西醫診治。

作為中國傳統醫學,中醫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普通患者青睞於中醫藥的簡單方便,身體微恙之時會選擇中醫藥治療,但患有危急重症時又轉向尋求西醫的幫助。「所以,中醫院接到的疑難重症並不是很多。」邱慈桂說,主要針對疑難重症而開設的遠程會診,也就很少有「上場」機會。

更讓邱慈桂焦慮的是,當疑難重症來的時候,真正能夠遠程接診提供「技術支援」的中醫太少。

在他看來,目前中醫從業者較為普遍的「水準不過硬」「學藝不精」。「全國範圍內,這種情況都很普遍。」邱慈桂提到,沒有好的醫生,也就沒有好的遠程會診效果,這樣反而增加患者對中醫的不信任。

健康界梳理資料發現,目前,多數中醫院的會診平台開展的是西醫或中西醫會診,真正的純中醫會診並不多。就目前來看,遠程會診在中醫醫聯體內發揮的作用,還僅限於康復治療:針灸、推拿等中醫特色療法的現場指導。

在中醫從業者們看來,未來在積極實踐標準化、數字化中,藉助遠程醫療的這種方式,中醫如果把側重點放在「健康」而不僅僅是「治病」上,那麼在未病治療、重大疾病協同治療、疾病康復等方面,或將提供更大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