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學家:請遠離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

在社交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朋友圈成為許多人展現自我的平台,許多人喜歡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心情。

網絡社交相比於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感。但是,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很少發朋友圈,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呢?

一般來說,發朋友圈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幾種,單純的記錄生活;較為含蓄的展現自己;對社交範圍內人群的一種暗示或是一種自我人格的彰顯。心理學家提出建議,我們應該遠離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 ,如何理解呢?為什麽這類人從來不發朋友圈呢?

現實感強烈

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已經獲取了足夠的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識,也在交際中把自己想要展示的內容做到了完善,自然也就不需要在網絡中進行二次描述。

當一個人擁有充實的工作和生活之後,他們也就不再不需要朋友圈來進行對自己的描述。而且,這些人更注重現實生活,擁有極強的執行力,他們往往可以直面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可以采取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處理。他們活在強烈的現實中,自然也就無暇打理自己的社交账號了。

不需要進行自我證明

從心理學角度看,頻繁進行朋友圈中的自我證明是不自信的表現,且日常生活較為空洞。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社會心理學報告中顯示,日常生活中過於依賴網絡交際的人往往都存在不善於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自我表現的缺陷,他們需要借助網絡抒發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越想證明自己的時候,也就更會暴露自己的缺點,過多的進行自我人格的散播也會造成周圍人的反感。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往往不需要從外界獲取心理能量,他們往往更為自信,他們深知自己的優勢和缺陷,不需要向外界進行自我的展露,專注自己當下的生活,做到心態平和,有堅定的信念,這何嘗不是一種更有力的證明呢?

不想暴露自己

朋友圈被視為展現自我魅力的平台,換而言之,朋友圈也會暴露自己的一些缺點和弱勢。俗話說,言多必失,很多人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刻意的去隱藏自己,降低在社交中的曝光率。

這些人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的戒備心,不想在周圍人群中引人注目,也不希望自己正常的生活被打擾,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性格陰暗的表現。

其實不然,從心理學角度來,這屬於個體性格追求的差異性,不想被打擾的人往往也不會打擾別人,他們更傾向於在交際中為別人考慮,在生活中是非常好的傾聽者。

綜上所述,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往往在生活中追求平和與安靜,他們更注重自身情感的變化,而不會刻意去展現自己。所以,作為盡量不要去打擾他們,這並不影響和他們的正常交往,因為他們的內斂和細膩,在交往中會讓我們如沐春風。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社交心理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