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商務部長到雷曼救星:黑石之父彼得森的耀眼簡歷

  美國當地時間3月20日,著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 L.P., BX)聯合創始人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逝世,享年91歲。富比士雜誌曾經評價道:“他擁有全美最耀眼的簡歷之一。”

  他從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獲得MBA學位,出道即是“廣告神童”,27歲升任著名AA廣告公司麥肯集團副總,34歲擔任電影器材製造商貝靈巧的首席執行官。

  45歲時,彼得森步入政界,擔任尼克松的國際經濟事務助理。次年入主商務部。

  不過,與“居廟堂之高”的短暫時光相比,“處江湖之遠”的彼得森對公共事務傾注了更長久、更大量的心血。

  他熱衷擔當“財政看門狗”,創辦了一家關注各種財政問題的基金會,邀請美國商界和政屆精英前來參會。他本人也撰寫了若乾著作,抨擊社會救濟、社會保障制度和黨派政治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他在著名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擔任主席長達22年。

  1992年,他與參議院Warren B. Rudman一起創辦了黨派中立預算觀察機構“協調聯盟”,呼籲確立財政預算的憲法責任。

  彼得森在公共事務上的話語權,建立在他的商業成就之上。離開政界後,他曾在雷曼兄弟力挽狂瀾。而他與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又譯作“蘇世民”)1985年創立的黑石集團,讓他的身家飆升至20億美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耀眼的簡歷,是由一個希臘移民後裔白手起家、一手書寫的。

  白手起家的希臘移民

  1926年6月5日,彼得森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卡尼。這個貧窮的希臘移民家庭原本不姓彼得森,而姓“彼得羅普洛斯”(Petropoulos)。

  彼得森的父親17歲來到美國,身無分文,不會英語。他在鐵路局當洗碗工,吃住都在貨車上。

  1923年,老彼得森在卡尼開了一家希臘餐廳,小彼得森8歲時就會幫忙收銀,儘管他近視又色盲。憑著名列前茅的高中成績,小彼得森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但他發現自己對工程毫無興趣,很快就轉學去了西北大學,以優等成績畢業。

  彼得森的職業生涯開始與於一家名為Market Facts的芝加哥研究公司。1951年,他獲得了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MBA,隨後成為了Market Facts的執行副總裁。

  曾有一段時間,彼得森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的講師。在那裡,他遇到了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喬治·J.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以及喬治·舒爾茨(George P. Shultz),前兩人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舒爾茨是當時的院長,值得一提的是,舒爾茨後來在尼克森總統和裡根總統長官的政府部門擔任內閣成員,並將彼得森帶到了華盛頓。

  1953年,麥肯集團聘請彼得森為行銷服務總監。一年後,27歲的彼得森成為了該集團的副總裁。但他最後拒絕成為麥肯集團的總裁職位,並成為了美國貝靈巧公司的(Bell&Howell)的執行副總裁。彼得森幫助這家公司從競爭對手中奪回了優勢。34歲時,彼得森成為貝靈巧的總裁。

  由於沒有製造業經驗,彼得森把自己和鄰居當做實驗鼠來體驗公司的產品。他幫助貝靈巧公司開發了變焦鏡頭,這個鏡頭後來被攝影公司用來拍攝了肯尼迪總統遇刺的電影。

  “我還是個共和黨人”

  彼得森在貝靈巧的行銷改革,包括讚助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一些公共電視節目,引起了尼克松的注意。在擔任尼克松的國際經濟事務助理後,1972年,彼得森成為商務部長。

  彼得森隻當了一年的商務部長。他公開稱自己是自由派共和黨員,愛好結交記者和民主黨人。因而,他沒有通過“白宮忠誠度測試。”

  “我的小腿太胖了,立正時不能‘哢嗒’一聲並攏。”他對朋友這樣說道。

  比起黨派鬥爭,彼得森始終更關注美國的財政公平。1994年,他被克林頓任命為黨派中立的救濟和稅收改革委員會的委員。

  不過,這些領域的改革收效甚微,失望之下,彼得森在2004年寫下了暢銷書《坐吃山空:民主黨和共和黨如何敗掉我們的未來,及美國人該如何應對》,批評大手大腳的民主黨和削減稅收的共和黨。

  “我還是個共和黨人,”他說道,“但共和黨變得原來越講理論和理想,而不講證據了。”

  “真正的錢都是靠投資賺來的”

  被白宮炒魷魚的彼得森收到了幾十封邀請。早就有心進軍金融的他,選擇了萊曼兄弟的主席一職。

  “我一直都想進軍華爾街,做現在做的事情——投資。”2007年彼得森在接受採訪時說道。“經歷像我這樣豐富的人就會明白,真正的錢都是靠投資賺來的,而非按小時出賣身體。”

  不過,當時萊曼兄弟深陷破產危機。在彼得森的重建、周旋下,萊曼兄弟連續5年盈利,並與庫恩雷波合並。

  然而,11年後,與彼得森一向關係不錯的另一主席Lewis L. Glucksman突然堅持要成為唯一的長官者。彼得森放棄了權力鬥爭,以將公司損失最小化。

  這段往事被Ken Auletta寫成了一本書,《華爾街的貪婪與榮耀》。

  1985年,彼得森與萊曼兄弟的另一高管施瓦茨曼合作創辦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施瓦茨在德語中意為“黑色”,彼得羅在希臘語中意為“石頭”,公司因而得名“黑石”。

  初創時,黑石僅有兩名主力、40萬美元資金和兩盒名片。2007年,黑石上市時,管理著超過880億美元資金。

  黑石公司的上市之旅是轟動的:不僅因為公司的體量,也因為其私募股權投資的性質。為此,美國國會一度想提高針對私募股權投資的稅收,但以失敗告終。

  2008年,彼得森從黑石退休。他在晚年在慈善和財政輿論領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尤其是“彼得·彼得森基金會”。

  這是一個黨派中立的公共機構,致力於喚醒民眾對社會救濟、外債、醫保、國民儲蓄、教育、能源和核擴散等挑戰的認知。基金會邀請商界和政屆精英參加會議,並著重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取得年輕人的關注。

  彼得森創立基金會時投入了10億美元。他死後,一大筆遺產也將流入該處。

責任編輯:孟敏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