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歸童真的丹麥式教育:不競爭、不比較、低控制、低評價

丹麥人的教育理念一直被外界稱讚,人口500萬,卻有13位諾貝爾獎得主。丹麥的童話大師安徒生、丹麥的樂高積木、丹麥主張“自由第一,人人平等”的大教育家格隆維……丹麥的教育有何奧秘?親歷“丹麥式”教育給筆者留下了諸多印象。

印象1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

走進每一間小學教室,感覺就是走進了我們的幼兒園:無論是牆壁上的音標、圖畫,還是隨處懸掛的學生作品,或是可以席地而坐的地板和地毯等,教室的布置都是為了孩子們的需要,孩子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丹麥小學每個班級最多只允許有28個學生。在學校裡,一年級新生的課程以丹麥語為主,輔修一些簡單的數學、音樂、美術和體育課。他們沒有家庭作業,下午2點以前結束全天的課程。從三年級開始增設英語課,五年級時學習德語,以後逐漸增設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科技和自然課等。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學校則重點培養他們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丹麥的許多學校採用項目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有時,一個項目計劃長達4個星期,孩子們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2點,在教室或圖書館裡研討,每組都由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共同組成,他們不是被動地聽課,而是主動做實驗或上網查資料。

在教師層面,丹麥語、數學、英文、信息技術和科學等8個不同領域的教師打破各自授課的框架,在一旁隨時協助,幫孩子們在他們探索主題的過程中,同時學習丹麥文、英文、數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除了創新項目,學校也設計了“怪獸”計劃和“如何創造好生活”的科學計劃,也有例如“友情”等加強學生的社會化能力的課程。這種教學方式讓孩子變得更主動、更好奇,並且熱愛學習新知識。

每個月,小學生都有機會到大自然裡面,到森林、動物園、古堡、海邊、農場等。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雨,戶外運動和玩耍及融入大自然的學習在丹麥是必需的,也是孩子們的最愛。除了課堂,其他各式各樣的活動非常豐富。孩子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快樂地學習。

之後,學生根據興趣分組,小組內部學生自己安排每個人的任務,通過網絡及自身的觀察、詢問、討論、整理,得到一份最終的報告。每個組會在全班面前通過製作的演示文件,說明自己組報告的內容。在丹麥,人們越來越關注這樣一個事實,即孩子大於天,做一個孩子本身就有價值。丹麥的孩子,有自由、有時間、有空間玩耍,能接近大自然、爬樹等。

每到期末,丹麥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上只有4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最希望學習的事情。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會在4個格子裡用圖畫表達。這份“四格成績單”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

丹麥學校不評選“模範生”,人們更關心那些落後的學生。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麽環境裡,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沒有模範生,只有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的文化。

印象2 課程注重能力培養

丹麥的實踐教育豐富多彩,開設的烹飪課、手工課、縫紉課、木工課貫穿小學各個年級。它不僅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也通過手腦並用打開孩子的思維,並且開啟初步的職業認知。丹麥家長強調孩子首先要先成為一個具有生存能力的人,照顧好自己,才可能照顧別人,才有可能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這類課程每周兩次,每次用時兩節課(大概90分鐘),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按年級分成3個組,每3個月輪換一次。參觀時,我們最先走進的是縫紉課教室,看見男女學生各自做著抱枕,或裁剪,或縫邊,或測量尺寸。有個男孩子就坐在教室的地板上,為抱枕填充絲綿,很認真、很仔細。在教室後面的櫃子裡,整齊地用收納盒放著需要的各色絨線、剪刀等。

木工課上,學生們拿著電鑽、鋸子等工具,在自己的操作桌上,興致勃勃地製作著物品。在烹飪課的教室,剛一踏進教室門,就聞到了一陣濃濃的香氣,原來孩子們在製作烙餅、熬製濃湯。他們興致勃勃且動作嫻熟地操作著,或在煎鍋中倒著油,或在揉著面,或在調著濃湯……

在這裡看不見手忙腳亂的場景,不管最後製作的味道如何,這都是孩子們自己的勞動成果,而老師只是在孩子們需要谘詢時,才去給予幫助,而大多時間,孩子們都是根據教室裡的“食物製作方法說明”來自行解決。老師在這樣的課堂上,就是協助者,而真正的主角是孩子們。孩子們會品嚐完自己的勞動成果後清洗鍋碗、盤子,為下一個來上課的班級做好準備。

印象3 讓閱讀成為習慣

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市的路邊,筆者發現好幾個天藍色的小書箱。當地老師說,這樣的書箱在丹麥城鄉的路邊或公園裡隨處可見,是圖書漂流的一種。民眾可以把喜歡的圖書拿回家去讀,也可以把自己家閑置的書拿來分享。我也很關心丹麥孩子的閱讀情況。

我們在斯萊特小學參觀時,五年級的孩子們正在上閱讀課。老師告訴我們,小學階段規定每個孩子每天至少閱讀20分鐘,老師不規定書目,也不檢查。到了二年級,學生就要寫研究報告,若不讀書,不會查閱資料,那就完不成作業,所以他們會很自覺地堅持讀書。

五年級學生一個學期要精讀、深讀三本書。老師會給出幾個開放性的題目,孩子們在讀完一本書後選擇來做——讀這本書之後根據自己的想法重新設計製作書的封面和插圖;在書中某些場景下,如果你是主人公,用自己的想法重新設計主人公的對話;如果你是作者,設想一下這個故事會如何延續,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看完這本書,根據體會寫一首詩;將書合上、閉上眼睛,將腦中產生的畫面畫下來。孩子們經過讀書、理解、思考、創作插圖、寫自己想法這些過程,鍛煉了閱讀、理解、表達、寫作、創造、語言、想象力等。

由此可見,“丹麥式”的教育,是一種不競爭、不比較、低控制、低評價的教育,一種自由寬鬆、自然生長的教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