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安劍:“一塊改變命運的螢幕”是良藥,是雞湯,還是神話?

這幾天,中國青年報一篇題為《這塊螢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刷屏。

這篇文章對直播教學進行了特稿式的報導。

報導的主角一個是全國知名的重點高中成都七中,30多人被伯克利等國外名校錄取,70多人考進清華北大,一本上線率九成以上。而另一個主角是貧困地區248所高中,師生是“挑剩的”,曾有學校畢業生考上一本的僅個位數。

兩條平行線,在互聯網時代的“網校”中相連相交:16年來,貧困地區高中裡7.2萬名學生通過網校的螢幕,跟隨成都七中的優秀教師走完了高中三年全程。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數成功考取了本科。

貧困地區的孩子從一開始完全跟不上螢幕另一端“名師”的節奏,把成都七中的學生都叫做“天才”,到被激發出潛力要靠老師趕回宿舍才會停止學習,高三的時候已經有學生自信地說不比“七中的天才”差……

網友們不僅被網校遠端的貧困地區學子感動,更引發了關於教育的廣泛討論。

大家的看法並不一致,有人說是一劑治病的良藥,有人說是一碗暖心的雞湯,也有人說這是市場虛構出來的神話——

“良藥派”

很多人認為,教育資源通過衛星通過網線,向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這無疑是科技帶來的獨特現象,而且對過渡階段實現教育公平,特別具有現實意義:

“存量不好動的時候,理應想法做好增量。畢竟,農村的孩子等不起。”

“互聯網+教育”“社會辦學”,這些都讓貧窮不再是限制想象力的要素,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改變個人命運,改變群體的生活,對社會產生各方面的影響,甚至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

網易的老總丁磊就是持這種觀點的人之一,網上流傳他的一個朋友圈,他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丁磊表示要拿出一個億讓更多網校落地。

“雞湯派”

也有不少人覺得,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大熱,不過滿足了大家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理,而網校的實際作用,可能並不像網站中所寫的那麽神奇。

梨影片發布了一段後續的採訪,一位貧困地區走出的北大學生說:也許對自己的命運沒有多大改變、高考也沒增加多少分,但成都七中優越的師資配置、教學條件、自律又資質卓越的同學,讓自己從中學到很多,知道了優秀高中的標準,更多的是打開了自己的視野。

打開視野,無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靈,也能對一個人的命運產生重大的影響。但顯然並沒有提高教育品質來得更加直接。

“神話派”

也有人發文質疑“改變命運的螢幕”。這些質疑大概在三個方面:

第一,網校的費用。網校的收費為一個班級3到7萬元一年,平均到每個貧困地區的孩子身上,高中的學費甚至超過了大學,實際上難能有寒門學子改變命運。一個學校只有一兩個高價“直播班”,並且能進“直播班”本身就是“傑出人士生”,這不過是另一種教育資源不均。

有回應提出,一些貧困地區加大對教育財政投入,“直播班”的費用實際是由政府財政買單,高昂學費並沒有落在學生身上。

第二,文章中的升學率。有人提出,貧困地區考入名牌大學的人數提升可能來自於目前招生的傾斜政策。並且“16年來,貧困地區高中裡7.2萬名學生大多數考入本科”的描述如果仔細計算,等同於目前的升學率,並無太大差別。

有網友說,能不能考上好大學最終決定於學生的素質,享受再好的教育資源,如果沒有學習好進之心,一樣考不上大學。

第三,文章是“網校”的軟文。有財經自媒體號扒出了網校主要運營者——東方聞道背後的資本問題,工商部門對它的股東公司有風險提示,網校的主要負責人被曝涉嫌挪用國家扶貧專項基金。

有媒體指出,討論網校對貧困地區教育的客觀意義,即便運營公司存在問題,但也不能作為直接全盤否認網校的直接理由。

網絡直播課程能否成為實現教育公平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網絡直播課能否成為通向全面覆蓋性的教育公平的路徑?

網絡直播課能否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