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入秋後,這8種癥狀,出現3個以上,提醒你濕毒重,該祛濕了!

睡了一覺,早上起來,卻依然睏倦,無精打采,

甚至,舌頭出現一圈「齒痕」,還伴有口乾、口臭,

乾燥的秋季,卻滿面油光、出現痘痘、斑點等,

如果,你也出現了這一系列的「不適」,

那麼,是身體提醒你,該排濕毒了。

入秋後,一定要排濕毒

入秋後,萬物收斂,以收藏為用,此時,一定要注意給身體排濕毒。

因為,剛剛經歷了一個「苦夏」,身體內多多少少會「累積」一些濕毒。

入秋後,"濕毒"也容易被「收斂」,而淤積在體內,導致出現各種疾病。

所以,入秋後,一定要先將體內的濕毒,排除體外,避免收斂在體內,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入秋後,這8種癥狀,出現3個以上,提醒你濕毒重,該祛濕了!

1、頭部沉重、四肢乏,易怒,煩燥。

2、舌苔白厚,口中發黏,舌苔滑膩,舌體胖大、舌邊緣有齒痕。

3、臉色晦暗,皮膚毛孔變大,油性強烈,滿面油光,易長痘痘、膿包。

4、頭油、頭屑多、眼屎多、眼睛渾濁不清澈。

5、小肚子大,水腫型肥胖,虛胖,「胖而無力」,手腳軟。

6、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後感覺不爽。

7、食慾不好,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

8、皮膚起痘,長斑,濕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

入秋後,祛濕毒,堅持做好「三個三」,排毒素,更健康

第一個:「喝好三種水」

1喝:蒲公英砂仁茶水,健脾祛濕

做法:

1、蒲公英、馬齒莧,洗凈,切段,烘乾,碾碎,備用;

2、薏苡仁、赤小豆,炒熟,碾碎,備用;

3、梔子、砂仁、茯苓、山藥、甘草,烘乾後,碾碎,備用;

4、綠豆、黑豆、芡實、陳皮,碾碎,備用;

5、百合、乾薑、冬瓜皮、淡竹葉、桔梗、人蔘,洗凈,烘乾,碾碎,備用;

6、金銀花、菊花、紫蘇葉、荷葉,洗凈,烘乾,碾碎,備用;

7、取蒲公英、薏苡仁、梔子各0.3g;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各0.2g;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蔘、金銀花、菊花、紫蘇葉各0.1g,做成一個茶包,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排毒的功效,其中:

蒲公英,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紅腫痘痘等。

砂仁,善於化濕行氣,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薏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馬齒莧,清熱祛濕。

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濕。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芡實,健脾祛濕、固腎止瀉。冬瓜皮,利尿消腫、清熱祛暑。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乾薑,用於脾胃虛寒、泄瀉清稀無臭味、腸鳴腹痛者。

2喝:冬瓜山藥湯水,利水祛濕

食材:冬瓜、山藥

做法:

1、先將冬瓜刮瓤,不要去皮,洗凈,切成塊;

2、山藥去皮,切成塊;

3、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食材,小火慢燉30分鐘;

4、 出鍋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此湯有滋陰潤肺、清熱祛濕之效,可促進體內的毒素與垃圾排出,緩解便秘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山藥可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促消化,潤皮毛,延年益壽。

冬瓜可健脾、利尿消腫、清熱祛暑、利濕去風,解毒排膿。

3喝:紫蘇陳皮生薑水,芳香化濕

材料:紫蘇葉、陳皮、生薑,冰糖

做法

紫蘇葉、陳皮洗凈,生薑切絲,同煮,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用芳香化滯的方法,通過排汗之法來化濕。

紫蘇葉的發汗力比較強,性辛、溫,入肺、脾經,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濕、防暑降溫。

陳皮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濕化痰。生薑,有散寒的作用。

一起搭配煮水喝,有助於健脾祛濕,散寒。

第二個:「記住三句話」

第一句:少吃甜食

雖然,吃甜食,可以讓人心情好,但是,切記,攝入過多的甜食,會傷脾。

而脾主運化,脾不好,人體內的濕氣無法排出,造成濕氣滯留。

濕氣滯留,又會傷害脾的健康,如此惡性循環,導致體內濕氣過重。

所以,一定要少吃甜食哦。

第二句:別貪涼

濕氣重,那麼,寒涼食物,一定要少吃,切莫貪涼。

寒涼食物,會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足,讓濕氣加重。

此外,還要注意別貪涼,不洗涼水澡,不喝冰飲料、冰啤酒,這些都會刺激腸胃,造成脾胃不和,導致體內濕氣重。

第三句:多穿一件衣

入秋後,氣象轉涼,雖然,老話講「春捂秋凍」,但是,也要適度。

尤其是,年輕人,千萬不要為了美麗,穿的過少,要保護好腳踝、肚子、腰,以免讓濕邪入體。

秋天,晝夜溫差大,一定要做好保暖,早晚多穿一件衣,晚上不洗涼水澡、洗頭後吹乾再睡覺。

切記,秋季千萬不能只要風度,不要溫度。

第三個:「揉三窩」

1、揉膕窩

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

做法: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膕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2、揉腋窩

腋動脈搏動處。

做法:將四指併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再換另一側,一般需要3~5分鐘。

3、揉腳窩

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做法: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