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經濟,靠改革!給經濟添活力,給增長挖潛力!

減稅降費,企業“輕裝上陣”;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活力倍增;多領域改革措施推進,高質量發展底氣足、韌勁強;改革如何給經濟添活力?改革如何給增長挖潛力?

5月18日晚,《央視財經評論》繼續推出“中國經濟靠什麽?”系列節目,邀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財經評論員胡穎廉深入解析。

改革 如何給經濟添活力?

姚景源:增強經濟活力重在激發企業活力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中國經濟走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中國經濟,我們內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還是集中在供給側和結構性問題上面。怎麽樣來解決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呢?就是要不斷地深化改革。

我們這個改革,一個是堅持,就是要堅持三去一降一補;同時還要增強,增強什麽呢?就是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什麽是微觀主體呢?就是企業,就是我們要增強微觀企業的活力。那靠什麽呢?就是靠改革。我們總結這40年的經驗,我們一切最基本的東西,我們最原始的動力都是改革。所以我們無論看哪個領域,回過頭來看四十年,從農村改革走到城市改革,我們每一步都是改革的成就,所以我們現在說改革,經常強調說是再出發,因為改革應當永遠在路上。

胡穎廉:釋放制度潛力 才能激發市場活力

財經評論員 胡穎廉:改革是一種制度創新或者體制創新,只有把體制潛力釋放出來,我們市場主體的微觀活力才能被激發出來,這個制度創新我們一般來說有幾個視角,或者叫維度:

第一個維度,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政府如何更有作為?市場微觀主體如何更有活力?這兩個要平衡好。

第二個維度,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兩個層級的積極性都要發揮。

第三個維度,叫做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社會當然也有要活力,但是同樣要有秩序。

最後一個維度就是公益性和商業化的關係,因為這兩者都有不同主體的利益,如何在不同主體之間進行平衡,也是需要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加以把握。

改革 如何給增長挖潛力?

姚景源:打破束縛 才能放開手腳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我們現在講深化改革,總理也講過,叫做“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改革進入了深水區。

為什麽改革進到深水區?因為這個改革開始要觸及一些利益了,這個利益包括我們一些部門的利益。你原來那麽多審批,顯然就是權力,或者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尋租等等,其實是束縛整個經濟的發展。過去辦一個企業蓋百八十個公章,跑一兩年,實際上束縛了人們創業激情,抑製了整個經濟的活力。這兩年,在營商環境方面的改革,我們下的氣力是相當之大,而且成效每個人都有目共睹。

大家知道,去年國際組織把中國營商環境的排名大幅度地向上提升,說明我們在這方面有了相當大的進步。

胡穎廉:政府要做好引導者 監管者 服務者

財經評論員 胡穎廉:過去,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對於自己的角色和定位,總是有一些迷戀、有一些迷茫:對於審批權很迷戀,但是對於如何做好對市場和企業的服務很迷茫。

因此,接下來行政體制的改革,在我看來,政府要扮演好三個角色:第一個是引導者,引導市場良性發展;第二個是監管者,監管市場秩序,監管質量安全;第三個是服務者,服務好消費者,服務好企業。

這三個角色不可偏廢,應該結合起來。只有把這三個角色做好之後,才能夠真正打破那些製約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方面的弊端。

姚景源:看到市場的力量 尊重市場規律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我覺得總結40年的經驗,一個是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市場化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時,很重要的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我們要看到市場的力量,尊重市場規律;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市場的不足,我們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需要我們在實踐當中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完善。我們現在來看,在我們整個經濟運行當中,還有哪些被束縛著的,哪些潛力不能被釋放出來?哪一個領域,哪一個部門,如果說還發現有沒有被釋放出來的潛力,就是說這個領域、這個部門,一定是改革沒做到位。你就從改革上找原因,用改革的辦法去解決。因為中國經濟走到現在,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必須用發展的辦法去解決,什麽是發展的辦法?就是改革,改革就是發展的辦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